齊魯網6月4日訊(聊城臺 李楊 潘云磊 王安軍)從今年開始,山東高考英語試卷將取消聽力測試,實行了十幾年的英語聽力考試將首次不會出現,不少人認為這是下一步高考英語改革的信號,那么未來高考英語如何走向呢?是利還是弊?對此,家長和考生也是有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001年,山東省高考中首次加入了英語聽力,聽力成績也首次計入總分,當時確定高考的英語聽力時間為20分鐘,分值為30分。在高考實行聽力測試13年之后,今年的山東高考不再將英語聽力考試納入全省夏季高考統一考試內容。考生英語聽力成績將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聽力成績記入考生電子檔案。
采訪中,一名高三學生表示,高考英語是一次性的題,因為你這次錯過了,下次就沒機會了,但是其他題像作文閱讀理解等可以再斟酌,回過頭來再考慮這個題到底對不對,但是聽力就沒機會了,所以他覺得取消聽力對高考成績是有提高的,省去聽力的時間可以去構思作文,他覺得挺好。
聊城三中英語老師 龐玉英說:“高考取消聽力對英語學習是有一定影響的,首先對老師來說省時省力,不需要關注指導學生聽力訓練,對學生來說,省下聽的時間則有更多時間用在閱讀上,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而高考取消英語聽力測試,山東省并不是第一家。從2005年開始,浙江、河北、吉林等六省就率先取消了高考英語聽力測試,如今,在多數省份,英語高考改革內容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但是綜合各方信息,英語科目的整體“降溫”,考試方式中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已成為大勢所趨。在浙江,從2009年起,高考英語科的聽力就實行了“一年多考”,聽力考試被放到了平時舉行,并且每名學生都有兩次考試機會。
采訪中,一名高三學生說:“高考英語改革對我們是挺有幫助的,因為高考的時候具有些不確定性,英語突然考得不太很好,如果放在平時考試中取自己最高分,感覺這樣對我們高考成績是有幫助的。”
英語聽力從高考“必選項”變成了“備選項”,也讓目前的英語學習熱“降了降溫”。對此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徐曙光坦言,高考出現英語“降溫”趨勢,順應了多年來要求改革的呼喚。多年以來,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把過多的精力都放到外語上,并且城鄉英語教學力量參差不齊。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更利于教育公平。而在今年的5月17日,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高考方案將于2017年實施,英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英語退出高考”的話題再一次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盡管第二天,顧明遠解釋消息是誤讀。但顧明遠再次表示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多次考 試仍是改革的方向,所謂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是指高考英語不在6月7、8、9日三天和語文、數學等科目一起考試,而是改為社會化考試,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進行多次考試,成績分等級。高考招生時,不同的高等院校對英語提出不同的等級要求。
采訪中,一位市民說:“改變了過去一錘定音的模式,考生如果按原來模式發揮不好的話,可以有更多次的機會,有利于他們發揮。有些英語不好的同學對他們幫助應該挺大,這樣英語不會成為拉他們后腿的科目,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