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0月9日訊(見習記者 萬兵) 9日,記者從濟南市旅游局獲悉,該局擬在濟南西站建設旅游集散調度中心。然而,旅游局工作人員表示,旅游集散中心建設還沒有很成熟的模式,尚處于摸索中。
此前,濟南市旅游局與濟南長運公司已共同打造了兩處旅游集散中心。其中,建設較早的燕山集散站由于地理位置較偏僻等原因,經營狀況不太理想;七里山集散站于9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然而經歷了一個黃金周后,集散中心負責人雙寅霖坦言,集散中心“優勢尚未發揮出來,只起到了輸送游客和配備導游的作用”。
雙寅霖表示,現在“團隊少”是個大趨勢,總體上對集散站的發展不利。整個黃金周,具有天然地理優勢的七里山集散站僅向南部山區景點輸送了千余人。
雙寅霖介紹,目前發展得比較成熟的上海集散中心不光聯合了蘇州、杭州等周邊景區,而且集散站本身可以印套票。游客有了套票后,可以在接下來的游玩、乘車中享受一站式服務。而濟南的集散站目前還解決不了這方面的問題。
“由于團隊少了,有的景區反而取消了團體購票窗口,”雙寅霖說,“集散站組織游客到景區后,游客只能各買各的票,有時候光排隊就耽誤了一個小時。”記者也了解到,像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游客達30人以上可購團體票,這就讓集散站的一些“小團隊”們在買票這個問題上很是頭疼。
集散站建設的初衷是為自助旅游、團隊旅游、旅游信息咨詢、旅游集散換乘、景區活動、客房預訂、票務預訂等提供一條龍服務,成為綜合服務站。而現在看來“這方面的優勢完全沒有發揮出來。”
關于接下來濟南西站等幾個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設,雙寅霖認為:“是要建,但還是要實現公共服務職能,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和旅行社沒什么區別’。”
對此,濟南市旅游局規劃處工作人員也表示,旅游集散中心的運營模式有很多種,就全國來看,現在也沒有很完美的模式可供參照,總體還是在摸索中。擬建的濟南西站集散中心具有交通、客流優勢,希望能“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