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幫扶資金200余萬元,新修村戶戶通水泥路1600米、生活污水處理站1座、建立扶貧大棚10個、扶貧車間1個、新修排水道20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這是臨沂臨港區壯崗鎮東坡村第一書記薄文增和第一副書記張明亮出的2016年駐村成績單。

自薄文增和張明擔任第一書記和第一副書記以來,真抓實干解難題,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駐村贊歌。
“路不通,群眾出行都難,更別提脫貧致富!”進駐東坡村后,薄文增和張明發現該村交通不便,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不僅嚴重影響群眾出行,也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為破解制東坡村發展的瓶頸,他倆多次奔走財政、交通等部門,爭取到30萬元項目資金,最終修建并硬化了1600米道路,解決了全村村民的出行難題。
“水泥路終于修好了,再也不怕下雨。薄文增和張明真是好書記,沒有他們幫忙,我們村水泥路還不得等到猴年馬月!”東坡村徐中天逢人便說。
進駐東坡村后,薄文增發現不少村民為農資發愁,便協調18.3噸化肥發放給村民,及時解決了他們生產的燃眉之急。
“群眾反映的事都是急事、難事和煩心事,作為‘第一書記’就要想方設法幫助解決!”薄文增說。這不僅是一種承諾,更是一種關愛。
“要不是有第一書記,我們村怎么能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站!”提起生活污水處理站,東坡社區主任魯成激動地說。
為解決村里生活污水處理這一難題,薄文增和張明積極向市環保局申請了專項資金80萬元建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站,不僅解決東坡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還改善了周邊村民居住環境。
“這太陽能路燈,又節能又環保,再也不怕晚上摸黑出門嘍!”村民徐菊香開心地說。為了豐富群眾業余生活、完善基礎建設,薄文增和張明積極申請上級資金4萬余元,為東坡村豎起20盞太陽能路燈,既豐富群眾業余生活,又照進群眾心坎里。
為了讓貧困戶脫貧摘帽,薄文增和張明與東坡社區主任多次商討,建立扶貧車間,幫助困難群眾30人就業!霸谶@里上班,離家近,非常方便,一天掙四五十元!”村民李家芳樂呵呵地說。
要發展,還得在調整產業結構上做文章。為帶動群眾發展致富,第一書記們,結合村情實際,利用東坡的地理條件優勢,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種植業,協調項目資金44萬元,建立10個扶貧大棚。“以前種糧食每畝產值才500元,利用扶貧大棚,可以種蔬菜和花卉,每畝產值將達5000元,脫貧致富指日可待!”張明信心滿滿地說。目前,已建成4個扶貧大棚,6個正在建設中。通過扶貧大棚,有效增加群眾收入,促進東坡村民脫貧致富。
薄文增和張明駐村與黨員、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和支持,有了大家的齊心協力,困難在第一書記們面前都迎刃而解,兩位第一書記被村民親切稱呼為“貼心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