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很多70后女性也想趕上生育期的“末班車”,再生一個。按照年齡劃分,35歲就是高齡產婦了。而如今一些44歲,45歲,甚至是46歲的婦女們都想試上一試,醫生們因此忙得團團轉,而作為高齡的備孕者,其中的辛酸苦辣又是另一番滋味。
44歲的二胎備孕者:哪怕有一點希望也不會放棄
如果兩年前的那個孩子還在的話,現在應該已經會滿地跑了。可是沒有如果,現在需要張女士面對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檢查,和那僅有的一點希望。
張女士今年已經44歲了,坐在醫院等候區等待拿結果的時候和其他人比,顯得特別蒼老,鬢角和前額的頭發已經有些發白,眼角的皺紋也有些掩飾不住了。因為宮腔黏連,張女士前段時間剛做了個小手術,這次是特意來復查的。看得出,她的內心有些緊張,等待的過程中多了幾分焦慮。
“女兒今年已經20歲了,正在上大二。”張女士說,全國放開二孩政策,全家高興地歡呼雀躍,丈夫支持她再要一個孩子,一個孩子太孤單了;女兒支持她再要一個,她以后就有玩伴了。
可是,對于她這位高齡備孕者來說,要二孩的路程并不是這么順利。兩年前,張女士還有一次意外懷孕,因為不符合生育政策,只好悄悄流掉了。所以張女士堅信,自己還有希望。如今,造人成了他們家里最重要的事。可是3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動靜,半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動靜,這下夫妻倆著急了,趕緊去醫院檢查,結果是宮腔重度黏連,根本沒法懷孕。
“我們實在太想再要個孩子了,哪怕有一點希望也不會放棄。”張女士說,檢查出來問題后,她就開始了漫長的治療,已經記不清楚跑了多少次醫院了,但是在她的心中,總還是有這么一份希望,她總感覺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正在不遠處等著……
43歲選擇試管嬰兒:跑了60余次醫院終于成功懷孕
“恭喜你,懷孕了!”醫生的一句話讓沂南縣的劉女士喜極而泣。備孕一年多,來回跑了60余次醫院,她終于成功懷孕了。
已經43歲的劉女士家里已經有一個12歲的兒子,她一直盼望著家里能再添個孩子。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后,她就開始了緊張的備孕。可是一連要了兩個月都還沒懷上,著急的她趕緊到醫院去檢查。“兩側輸卵管堵塞,根本沒法懷孕!”當醫生告知這個結果的時候,劉女士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有太多的考慮時間,趕緊治療!
既然是雙側輸卵管堵塞,那么通輸卵管就成了首要問題。“實在是太疼了,根本疏通不開,半個小時的時間疼得我渾身出汗,雙手都被自己擰得發紅。“劉女士說,第一次疏通不得不中斷,從手術臺上下來的時候,雙腿抖得根本站不起來,兩名護士抬著才將她挪到了休息椅上。
可是輸卵管疏通不開,就沒法正常懷孕。調整了一段時間后,劉女士又硬著頭皮做了第二次疏通,結果仍然不是很理想。劉女士說,一連做了3次努力,兩側的輸卵管還是沒法疏通。
輸卵管疏不通,那就想別的辦法。在醫生的建議下,劉女士選擇了試管嬰兒。可是由于她身材較胖,高血壓又找上門來,她又開始了減肥減壓的日子。190斤的她最后將體重減到了150斤,血壓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取卵子,做培養,植入。因為是局部麻醉,那痛苦只有自己咬牙去撐。劉女士說,她先后跑了60余次醫院,才圓了要二娃的夢。但是,在她看來,為了二娃,再苦再累也值了。
著急要孩子的高齡產婦:“指揮”醫生給做檢查
2日下午兩點鐘,在臨沂市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等待區,十余位市民在此等待。一位中年婦女拿著檢查單據來到醫生跟前迫不及待地詢問:“醫生,你看我現在可以促排卵了嗎?”“你現在狀態不適合,就算排卵,也是不均勻的,知道您求子心切,但咱得一步步來,先讓卵泡均勻下來。”“那我需不需要去做個腹腔鏡檢查?”“你已經做過2次了,不需要了。”“醫生,還是給我打排卵針吧,我想這個月就要孩子。”這名婦女不斷地催促醫生給她開具藥物,想早一點要孩子。
盡管醫生已經根據檢查單據進行了明確告知,讓患者回家等待,但是這名婦女依然沒有放棄,言辭間懇求意味頗濃,甚至“指揮”醫生再給她做一些沒有必要的檢查。經過十多分鐘的勸說,這名婦女才離開。
“我們一半的時間都在勸說患者,一方面是45歲以上自然懷孕分娩健康嬰兒的機會幾乎渺茫,還有一方面是勸說這些高齡產婦不要盲目相信偏方,胡亂吃藥,或根據網上搜索的內容自己診斷病情。”臨沂市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朱冬沂無奈地告訴記者。
朱冬沂告訴記者,自從二孩政策放開以后,前來就診的市民數量便翻了一番,最高時曾一天接到了600余位市民,每天有4-5位大夫坐診,平均每天每人接待百余位患者,忙的時候甚至喝水都來不及。這其中有不少患者儼然把自己當成了醫生,來到就要求做他們自己認為有必要的檢查,甚至是“指揮”醫生去干活。
“二孩政策放開以前,前來咨詢的都是35歲以下的市民,政策放開后,高齡備孕市民開始增加,甚至不少絕經、近50歲的市民也前來咨詢,目前門診接待的數量中,高齡備孕者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朱冬沂說。
婦科門診醫生:一天接診百位患者是常事
“一天的時間,接待七八十名患者是常有的事,最多的時候一天能達到100人。”2日中午12:32分,費縣人民醫院婦科主任樊艾法剛剛從一臺急診手術臺上下來。盡管已經到了午飯的時間,但是她卻沒有時間去吃飯,必須先把手術后的事情干完,下午門診還有好多人等待看病。
樊艾法說,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來,越來越多的大齡婦女有再生一個的想法。但是由于身體原因遲遲無法懷孕,很多就扎堆到婦科就診。她接待的這些想生二孩的婦女中,年齡最大的46歲。
一天門診接待量多的時候是100人左右,那么一位病人到底能有幾分鐘的看病時間呢?樊艾法也進行了簡單的核算,按照一天按照上班時間8個小時來算的話,也就是480分鐘,平均每一位病人的看病時間還不到5分鐘,而這期間還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急診的手術,所以一天下來,大腦經常是一片空白,回到家一點也不想動。
“好在這種狀況應該很快就能改善了。”樊艾法說,現在醫院只有一個婦科門診,沒有專門的不孕不育科室,醫院考慮到二孩放開以后不孕不育患者就診量增多,將在近期開設不孕不育門診。
“早在二孩政策實行伊始,我們便預料前來就診患者會增多,做了相應的準備,比如增加人手,做好高齡備孕者需要的相關知識普及,沒想接診人數遠超預期,直接翻了一番還多,每個大夫每天接診近百位患者是常事。”臨沂市婦女兒童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主任醫師王新民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