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大潮下,位于山區的農產品也搭上了互聯網快車,原本質優價低且只在小范圍流通的特色農產品也走上全國餐桌。在電商大咖閔超的幫助下,我市費縣25個省級貧困村找到了一條“互聯網+農產品”的致富路。

搭上淘寶首班車為電商夢積累“第一桶金”
早在2008年,在阿里巴巴淘寶網購物的市民并不多,但喜歡鉆研的費縣人閔超敏銳的發現了這個新鮮事物,“半路出家”投身到淘寶網店鋪運營摸索中。
最初,閔超是在網店銷售服裝,但幾乎沒有成效。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他聞到了自家榨的花生油香氣彌漫整個屋子,“花生是自家種的,品質有保證,花生油也是自家榨的,不摻假口感正,為何不試一下土特產呢?”說干就干,閔超便把花生油裝小桶后掛到店鋪銷售,沒想到銷量出奇的好,而且好評度極高。
此后,閔超轉變銷售方向,主攻當地土特產。而在當時,產自山區的核桃、山楂、板栗等土特產雖然口感好,卻因地理區位的偏僻性無法打開市場,價格低,果農收入也普遍低于平原區的農民。閔超便收購當地特色農產品,將其掛到網店銷售,銷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千余元,閔超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不過,隨著銷量的打開,閔超的網店再次迎來挑戰,這便是產品標準的不統一。2013年,閔超成立費縣綠野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并為合作社生產的核桃、板栗、山楂和蘋果申請了有機認證,標準化得以解決,且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2014年,閔超成立了齊尚食品公司,并申請了“齊尚”商標,產品標準化得到進一步提高。經過四五年的發展,閔超的店鋪越來越紅火,成為全縣名氣最大的電商之一。在電商圈中摸爬滾打這么多年,也歷練了閔超,更讓他堅定了電商夢,積累“第一桶金”的閔超實現了個人財富的猛增,他也渴望著能夠帶動當地更多農戶脫貧。
參與全縣25個貧困村幫扶 貧困戶特享VIP待遇
通過電商渠道,閔超將費縣當地大量特色農產品搬到線上,拓寬了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并提高了收購價格,農戶最大的感受便是收入提高了。
今年65歲的張顏魁是費縣費城街道左城崖村核桃種植大戶,承包了當地100多畝山地。因核桃品質較好,2009年,閔超便找到了苦于市場行情波動明顯的張顏魁,兩人一拍即合,直到如今也還是合作伙伴。張顏魁說,核桃豐收后,市場價格一般在5-6元/斤,但閔超收購的價格卻高達7元/斤左右,每千斤核桃便至少增收1000元。不久,張顏魁便在林地中發展了草雞養殖和草雞蛋銷售,在相對平坦的沃土上種植小米,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其他農副產品的質量同樣不負眾望,閔超同樣將其搬到線上,購買者好評不斷。
幫助農戶擴大銷售渠道并提高收購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戶收入,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何幫助農戶進一步投入到電商大潮中成為閔超面臨的又一個難題。在投資成立齊尚電子商務產業園后,經省委宣傳部“第一書記”路向前的幫助,閔超被聘為費縣馬莊鎮芍藥山村“名譽村主任”,電商產業園將在用工方面優先雇傭當地山村的貧困戶。
“如果貧困戶家中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而且愿意投身到家鄉建設,我們為其提供免費電商培訓;如果貧困戶是老年人,我們將優先采購其農產品,并進一步提高收購價……”閔超說,隨著電商產業的做大做強,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推動下,他加入到全縣25個省級貧困村幫扶隊伍中,為了精準扶貧,他便采取了上述方式,可以說,與一般農戶相比,貧困戶享受了VIP待遇。
眾籌賣桃遠超預期 “互聯網+農產品”助農戶增收
作為閔超電商夢的重要一環,創建屬于自己的平臺成為新計劃。結合已經創立的品牌,閔超投入百余萬元搭建名為“齊尚優農”的電商平臺,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專屬于農村、農民及農業的服務平臺。閔超希望在平臺框架內容充實后,可以先期將費縣本地特色農產品搬到平臺上。
閔超表示,齊尚優農除了定位電商平臺外,還將扮演公益平臺重要角色。屆時,平臺上將展示貧困村貧困戶資料,來自全國的愛心人士可以從平臺上直接對貧困戶予以長短期資助,為消除愛心人士的戒心,每個貧困戶的資料都將可以在當地政府部門查詢并證實。
今年6月中旬,費縣五圣堂村油桃大豐收,但地頭收購價卻低至0.5元/斤,而且銷量還不好,種植戶十分受傷。為此,閔超以齊尚優農電商平臺的名義,通過眾籌方式幫助農戶網上賣桃。閔超在一家眾籌平臺上發布了目標為7000元的愛心項目,短短一周時間內,參與眾籌的愛心人士便貢獻出近10000元的善款,每位參與者也將得到來自費縣五圣堂村生產的大油桃。除了幫助果農緩解銷售壓力外,閔超的齊尚優農平臺也得到了大家的關注。
閔超告訴記者,身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他深知農戶生活的不易,看到山村百姓辛苦一年種植的農產品因行情不好而打水漂的時候,他便十分憂慮,他希望能夠通過包括齊尚優農平臺在內的更多渠道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