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段顯赫的歷史;曾經(jīng)在2700多年的歷史舞臺上狼煙漫漫。紀王崮,這個被人傳話的神奇地方,在2700多年以后的今天,重現(xiàn)了她最為真實的一面。所謂“崮”,指的是四面陡峭、上端較平的山。屬于地貌形態(tài)中的“桌形山” 或“方形山”, 或叫做“方山”。是我國繼喀斯特地貌、張家界地貌、嶂石巖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種巖石造型地貌。


崮主要分布在魯中南低山丘陵之中,集中在沂蒙山區(qū)的蒙陰、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費縣、棗莊市山亭區(qū)等7個縣區(qū)境內(nèi),有名有號的崮不下百座,組成了壯美的沂蒙崮群,其數(shù)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態(tài)之壯美,為世界罕見。沂蒙“七十二崮”,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

崮形成于距今約5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淺海相沉積,結束于距今約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運動。它們經(jīng)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jīng)過漫長年代的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地質作用形成。
紀王崮,位于臨沂市沂水縣泉莊鎮(zhèn)西北4公里處,以“秀、奇、美”享譽齊魯。崮呈南北走向,海拔577.2米,山勢陡峭、崮頂平坦,崮頂面積近4平方公里,“可容萬人”,是沂蒙山七十二崮中崮頂面積最大、唯一有人居住的崮,有“七十二崮之首”、 “天下第一崮”的美譽。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道光七年(1827年)的《沂水縣志》均記載紀王崮為“紀侯去國居此”。

紀王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6個與山下相通的門:南門朝陽門、北門塔子門、西門坷垃門、東門凳子門、西北門走馬門和東南門雁愁門。6門之中惟有南門朝陽門可以自由攀走,其他山門險峻無比,上下攀爬難于登天。

崮頂?shù)募o王城,有巨石壘成的城墻,環(huán)繞四周。這些巨石由人工切割而成,小的有數(shù)百公斤,大的有五六噸重,讓人嘆為觀止。城內(nèi)有旗桿窩、金鑾殿、紀王墓、妃子墓、擂鼓臺、胭粉泉、上馬石等十幾處遺跡。還出土過古錢幣、箭頭及青銅、陶制器皿等大量珍貴文物,經(jīng)專家初步認定,最早遺存不晚于春秋時期。

景區(qū)地址:沂水縣泉莊鎮(zhèn)駐地

景區(qū)電話:0539—2698888
天城賓館:0539—2699999
訂餐電話:0539—2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