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臨沂市軍民融合工作新聞發布會暨《國防時空》雜志社駐臨沂工作站授牌儀式在華盛江泉城大酒店舉行。會議通報了一年多來臨沂市在軍民融合工作過程中所做的積極探索以及取得的優異成績,并同期對一直高度關注、嘗試實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引領的《國防時空》雜志社舉行了駐臨沂工作站授牌儀式。

2014年7月27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總后勤部、省國防科工辦關心支持和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臨沂市軍民融合發展促進會正式成立,作為我市率先在全國成立的市級軍民融合發展服務平臺,山東軍星、魯光化工、天寶化工、海納電子、山東臨工、臨沂金鑼、華盛江泉等149家骨干龍頭企業,紛紛踴躍加入,會員企業涉及現代農業、食品釀造、紡織服裝、冶金建材、工程機械等傳統產業和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

市軍民融合發展促進會秉持不收會費、企業化運作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把部隊先進軍民兩用技術、軍轉民項目引到臨沂來,把臨沂優質民品推介輸送到部隊去,努力打造新時期軍隊武器裝備和物資采購小基地的目標,發揮職能作用,強化服務意識,創新工作思路,整合軍地資源,健全組織、機構、平臺建設,積極推動軍民融合工作穩步開展,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累計18家企業成功進入軍隊物資供應商庫。創新思路,獨辟蹊徑,以我市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為平臺,成功創建山東省首批省級“新型工業化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同時,發揮牽線搭橋職能作用,促進臨沂海納電子、山東魯光化工集團等會員企業軍地共用技術成果有效轉化,帶動了技術產品升級改造,全面提升了產品質量水平。此外,為了促進我市軍民融合科技協同創新,推動我市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大程度上走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由市軍民融合發展推進辦會同有關部門、單位,組織發起成立臨沂雙贏軍民融合科學技術研究院,初期創設7家專業研究所,按市場化運作,相對獨立開展技術研發、引進和成果轉化工作,成效顯著。
2016年,臨沂繼續堅持“軍地協同、創新驅動、市場運作、融合發展”的基本原則,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一個核心,建設科技研發、管理咨詢兩支團隊,發揮國家政策支持、企業基礎支撐和紅色基因傳承三個優勢,搞好與高等院校、軍工企業、科研機構和軍事單位四個聯合,明確科技研發、平臺建設、項目管理、咨詢服務和教育培訓五大職能,爭取建設成為國家級軍民融合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解放軍裝備物資采購基地、國家級軍民融合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發展目標,力爭我市在全面貫徹落實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進程中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積極組織引導優秀骨干民品企業進入軍品市場,把我市更多的優質民品推介到部隊,爭取全市2016年有30--50家企業進入軍隊采購供應商庫。
二是積極爭取重大軍工科研生產項目落戶臨沂。爭取全市2016年有3--5項軍工科研生產項目落戶臨沂。
三是加強軍民融合共用技術協同創新研究。以臨沂市軍民融合科學技術研究院等民辦科研機構為載體,加強與軍隊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產、學、研、用合作,引進、轉化、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軍民共用技術。爭取2016年爭取引進、轉化5項軍民融合共用技術,引進50名高層次軍民兩用人才。
四是加強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16年,發揮市軍民融合發展促進會職能,依托山東省中小企業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軍促會與省中小企業創新服務中心的聯合,創設山東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軍民融合發展平臺,建立起一個機構健全、職能完備、管理科學、服務高效,面向全省中小企業的綜合性軍民融合發展公共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