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被稱為城市的“流動窗口”,公交駕駛員則是“城市窗口”的守衛者。國際“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大眾網記者走進臨沂的“流動窗口”,與女公交司機聊聊那些窗口里的事。 劉順芳現為臨沂公交集團K10路的一名駕駛員,今年45歲的她,從事公交客運已17年,累計安全行駛里程達到96萬公里。并被乘客親切地稱為“公交媽媽”。

“K10路車途徑48個站點,全程23.5公里”。劉順芳對自己每天的行程了如指掌。據劉順芳介紹,她1999年參加工作,曾做過K8路、K12路、K1路公交駕駛員,2008年12月,K10路開線后,她被調到K10路做駕駛員。每天早上五點起床,5點30分到車隊,打掃衛生,檢查車輛、輪胎、電量等情況后,6點準時發車,這已經成為劉順芳17年來的工作慣例。
“由于車隊人員不足,全天班上完后,我們晚上要輪流值夜班,一個月基本要值7、8個夜班,晚上回家一般就9點多了。” 忙碌工作的背后是對家人的虧欠,提起孩子,劉順芳有些愧疚地告訴大眾網記者,公交駕駛員的工作需要早出晚歸,有時候早上去上班孩子還沒睡醒,晚上值完夜班回家時孩子已睡下。由于同孩子見面少,在待發車閑暇時,劉順芳就用微信同孩子聊聊天,或者分享一些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文章,讓孩子自己體會。
采訪中,劉順芳還告訴大眾網記者,K10路剛開線的時候,她每天發早班車行駛到金頤社區,都會見到一個拄著雙拐的殘疾姑娘在站牌處等車。“一開始我對她不是很了解,有一次同她聊天時,問她這種情況下雨天怎么辦,她告訴我遇到那種天氣沒有辦法,不能穿雨衣也不能打傘,只能在雨中淋著,我聽了非常心酸,想幫助她”。劉順芳說。
后來,每次殘疾姑娘上車時,劉順芳都會讓乘客把第一個座位讓給她,并主動同她聊天。時間長了,小姑娘會主動跟她聊天,臉上也有了笑容,人也樂觀了許多。后來在劉順芳的鼓勵下,小姑娘自信地交了男朋友,還結了婚。婚禮當天,劉順芳在小姑娘家人的邀請下參加了她的特殊的婚禮,小姑娘高興地稱她為“公交媽媽”。
“劉順芳平時為人熱情,工作的時候經常幫同事替班。每年過年,她都把休班的機會讓給了路隊上離家較遠的同事,讓他們能和家人團聚,初一、初二主動提出加班,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K10路隊長李菲告訴大眾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