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記者從2015年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763.2億元,增長7.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3.9億元、增長13.1%,增幅居全省第1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2元,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27元,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28元,增長8.9%。

2015年全市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2:44.8:46,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記者了解到,2015年臨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全市GDP增長7.1%,增幅連續兩個季度穩步回升,與淄博等市并列全省第12位,分別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前移3位和2位。在增長階段轉換、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期基數較高以及新環保法實施標準提高等形勢下,保持這個速度實屬來之不易。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3.9億元、增長13.1%,增幅居全省第1位、自9月份以來穩步提高,國地稅收入也連續2個月擺脫持續負增長態勢。工業生產逐月回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增幅連續7個月逐月回升、在全省位次比上半年前移2位。傳統產業發揮“穩定器”作用,食品產業產值過2千億、機械和木業產業產值過千億,拉動全市工業產值增速2.6個百分點;汽車制造、計算機及通信設備等消費升級類產業增幅超過15%,氣動元件、數控機床等重點產品實現倍增。
運行質量效益有所提高。稅收占公共財政收入比重達到83.4%、居全省第2位;四項主體稅收增長15.8%,速快于稅收收入6.8個百分點;公共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到7.5%,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十二五”期間污染減排重點項目全部建成,單位GDP能耗超額完成上級任務。生態環境不斷改善,PM2.5、PM10、二氧化硫濃度降幅居全省首位,8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代表全省迎淮考核名列流域第一、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
產業轉調升級步伐加快。三次產業比例調整9.2:44.8:46,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二產、出現歷史性積極變化,標志著全市經濟開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按可比口徑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26個規模以上服務業行業中有22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科技應用等12個服務業行業增幅超過20%。新興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成長,新興產業產值突破1700億元,增速快于全部工業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27%)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較優。工業投資1712.2億元、增長16.7%,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2.5%、占工業投資的88.6%,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60.7%、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43.4%、高于全省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部投資的12.2%、同比回落0.9個百分點。內涵效益型投資增勢較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43.3%,占工業投資的41.2%、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
民生優先戰略取得新進展。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443億元、增長22.1%,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3.1%;基礎設施投資突破366.7億元、增長15.4%。就業收入增勢穩定。新增城鎮就業13.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2元、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分別增長7.5%和8.9%,居民收入增幅跑贏GDP,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
此外,記者了解誒道,臨沂“三引一促”成效明顯。到位市外資金1290億元、增長104.8%,利用市外資金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40.5%、同比提高23.5個百分點。眾泰汽車及發動機、盼盼食品、宜華木業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中興通訊、修正藥業、新大洋電動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或投產運營。引進A類領軍人才225名,“帶資金、帶技術、帶項目”的B類創新創業人才1076名,三年任務一年超額完成;C類人才圓滿完成年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