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天碧水,桃花綻放。4月3日,“臨沂獨家cospaly百變主題桃花節”在“桃本桃”種植基地拉開帷幕。

本屆桃花節也吸引了不少知名自媒體和攝影團體。不少觀光游客也選擇在這個清明小長假,帶著父母妻兒來到這里感受這個不一樣的春天。

農業局高美霞副局長為開幕式致辭并指出,并本屆桃花節旨在幫扶新農人展示企業形象、宣傳品牌、擴大對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為宗旨,通過開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向各界朋友展示一個富裕、秀美、和諧的沂南新農人企業精神。

本次桃花節現場,除了艷麗的桃花,還充滿了各種有趣的條幅標語,企業吉祥物桃寶cospaly玩偶供游人互動賞玩。

精準扶貧:政府幫扶 企業帶動 農戶增收
桃本桃運營總監王高峰在桃花節上對媒體表示,近年來,國內農產品賣難現象反復出現,大蒜滯銷、土豆爛在地里、香蕉用來喂豬等等,不但農民損失慘重,也讓許多關心農民的人焦急萬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產品前期農產品價格偏高,刺激滯銷了供應產能的過快擴張。當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后,銷路不暢,收購價不敵采摘花費的人工成本,農作物賣不出去,只好爛在地里。因此,農產品賣難的癥結在于,價格的大起大落擾亂了供需平衡。
若采用行政定價的方式,雖然價格相對穩定,但也使其失去了指導市場的意義。即價高并不意味著供不應求,也可能是有價無市,價低亦然。若放任不管,農產品賣難現象就會一再出現。管還是不管,還真是兩難。

看似兩難的問題,其實并非無解決之道。若將視野擴展開來,跳出局限,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例如桃本桃采用古法種植管理,走的是“小、精、專”的古法種植模式。與現有的追求極致產量的農業生產模式不同,以犧牲產量換取質量為前提進行農業生產。銷售環節則運用F2F(農場farm到家庭family)的直鏈供應模式,為此專程采購了運輸車輛,組建了運輸團隊。果農采摘的過程中全程帶一次性手套,嚴格把關品質。桃子從樹梢到消費者手中,不超過24小時。從種植配送、到品牌文化推廣傳,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品牌文化和服務就會轉變成產品的溢價,讓農戶擁有更高的盈利空間,大家就更愿意踏踏實實種出好的東西。這樣,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吃到放心的產品,農戶也能多獲得一些收入。
這其中就需要政府幫助企業樹立標準背書,打消消費者顧慮,消費者吃上放心的好東西,企業能從中盈利,建立更完善的生產標準,帶動更多有農德精神的農民安心做好生產,踏踏實實致富。

桃本桃,這個在“政府幫扶,企業帶動,農民致富”精準扶貧模式下的“互聯網+農業”
品牌也告訴我們:只要有樹立嚴格的生產標準,企業,農民和消費者是可以共贏的。
農德精神,重在雕心。
新農人劉元強:農德精神 重在雕心
提起桃樹,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全國各地都可以尋到它的蹤跡。但在八零后新農人“劉元強”這里,看似普普通通的桃樹卻變成了致富樹:一顆顆桃花樹構筑起一條以“互聯網+農業”為主題的致富產業鏈。

劉元強,桃本桃創始人,從最開始的承包20畝地種養雞、種糧自己吃,到萌生帶領農民致富的想法,再到選擇古法種植桃樹……他經歷了從大山腳下來到城市,又從城市回到大山種地的新農人創業故事。他的事跡在當地更實家喻戶曉,童叟皆知。

在開墾這500畝山地的過程中,他們雇傭山腳下的村民一起開荒,將土壤中的石塊篩撿出來,將荒草打碎,撒在土里。兩年的辛苦付出,這500畝山地被他們用鋤頭、鐵鍬、鐮刀一點點的開墾成了適宜種植的寶山。

在當地各級政府的幫扶下,劉元強和他的新農人團隊創建的農業品牌“桃本桃”成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解。種植出品質最好的桃子,不但是“農德精神”的最好體現,更代表了以劉元強團隊和他的“桃本桃”為代表的新農人“雕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