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由山東省文物局、臨沂市文廣新局主辦,市文物局、市博物館承辦的山東省“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圖片展臨沂站巡展在臨沂大學圖書館正式啟動。臨沂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池福安,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曹首娟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臨沂大學圖書館館長徐興余、黨委書記劉強,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魏本權,市博物館館長王培曉等出席啟動儀式。市文廣新局副調研員李慶軍主持啟動儀式。市直文博系統工作人員,臨沂大學等單位師生代表共計100余人參加了儀式。

山東省“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圖片展巡展,是積極響應中央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軟實力的號召和“讓文物活起來”的指示要求,普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良好氛圍的重要舉措。是我省舉辦的讓“文化遺產走進公眾”的系列宣傳活動之一,采取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方式,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考古知識,介紹我省重要考古成果。我市將于今年5月至12月舉辦山東省“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圖片展臨沂站巡展,將先后走進臨沂大學、臨沂一中、臨沂六中、臨沂實驗中學、臨沂十六中、臨沂三十五中等學校,以及市殘聯康復中心、魯南制藥集團、正直駕校、頤高·上海街、臨沂龍園景區等單位和社區,并面向社會和高校招募培訓志愿者,對民眾參觀進行指導和講解,讓更多的社會公眾認識、了解歷史文化遺產,自覺參與保護文化遺產。同時,巡展也將接受社會預約。

“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評選是中國國家文物局每個年度舉行的在全中國范圍內評選當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一項活動,始于1990年。其評選標準要求符合國家文物局的報批手續,并保證發掘質量,發掘內容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為中國考古學科提供新的內容信息及新的認識。自1990年設立“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以來,山東省已有18次獲評,其中我市臨沂洗硯池晉墓、沂水紀王崮春秋墓葬分別入選2003年度和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本次展覽將這18個具有轟動效應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項目進行集中展示。展覽共分四部分內容,一是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普及,二是山東省文物資源概述,三是考古工作科普,四是山東省“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介紹,內容詳實、知識豐富,圖文并茂的展現了我省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重要成果。

文物是祖先遺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是歷史的凝固和文明的體現。臨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的出土轟動世界,王羲之、諸葛亮、顏真卿等歷史文化名人光耀古今。這片文明的土地蘊藏了豐富的文物資源,傳承著厚重的民族精神。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部署,“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市政府出臺了“一紅一帶一環兩片七區”文物保護利用規劃,為文物保護利用指明了方向。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顯著,館藏文物由普查前的4萬余件套增至29萬余件套,數量居全省第三位。洗硯池晉墓、紀王崮春秋墓兩個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先后推出考古發掘報告、出土文物集萃。截至目前,全市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遺跡4010余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0余處,珍貴文物2965件。文物工作基礎逐漸夯實,文物保護環境不斷完善,人人愛護文物、人人參與文物保護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