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高天天)1月20日上午,由市文廣新局主辦,市文化館、市博物館承辦的2017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暨山東民間年畫展·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在市博物館舉行開幕式。開幕式由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洪永主持,市政府副市長常紅軍,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曹首娟等出席并致辭。市文廣新局領導班子成員、局直屬各單位及非遺項目傳承人等100余人參加活動。



副市長常紅軍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將其作為建設文化大市、文化名市的重要抓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不斷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逐步健全完善非遺保護體系,著力保護搶救了一批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市非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多次受到文化部、省文化廳的肯定和表彰。

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省級41項、市級210項、縣級552項;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9人、市級80人、縣級275人;建成縣級歷史文化展示廳9處、鄉鎮歷史紀念室110處、村情民俗展示室120處。依托這些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我市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展覽、展示、宣傳活動,并多次代表山東省遠赴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及港澳臺地區開展非遺文化展覽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臨沂的文化名片增添了鮮亮的一筆。

常紅軍強調,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臨沂人應盡的責任,希望各級非遺保護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講話精神,大力弘揚沂蒙優秀傳統文化,為助推沂蒙老區實現“走在前列”的目標,建設“大美新”臨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山東省出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宣傳普及。本次臨沂市2017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得到省文化廳大力支持,“山東民間年畫展”精選了山東博物館收藏的濰坊楊家埠、高密、青島平度、聊城等地的民間年畫精品和畫版70余件,展示了富有齊魯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和人文精神。“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展示了我市木旋玩具、泥塑、面塑、剪紙、烙畫、古陶、手繡、草柳編、印花布、剪紙等80余個門類13500余件作品。各縣區結合自己的非遺特色,組織開展非遺展覽、展示、展演系列活動,以濃濃的文化注入濃濃的年味。
活動將持續到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