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朱大姐和往常一樣,天不亮就早早地起床,帶著自家炒貨往花園鄉澇溝村的集市上去販賣。六七點鐘,集市上已然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這個有著四五百年歷史的老集市,位于花園鄉最南邊,東接楊集鎮,西鄰江蘇邳州,依托著早期白馬河漕運的優勢,從明清時期,商業就非常活躍。《竇氏族譜》上曾記載,明清時期,竇家在澇溝有多處手工作坊,包括油坊、票號、糧倉、糖果鋪等等,依托作坊,興起集市。當年的澇溝為了方便交易還流通過只在澇溝和邳州周邊流通的“門頭票”,可見澇溝街當時的繁盛。
然而,時代變遷,隨著現代貿易的飛速發展,各大超市高速的興起,加之澇溝政治中心的轉移,街道道路的損壞,木材市場的消退等,澇溝街曾一度失去她的光彩。衰敗后,集市無人管理,道路坑洼不平,到處是垃圾,趕集的人數銳減。
如何讓百年的澇溝大集重獲新生成了不少澇溝群眾心頭的掛牽,花園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次進行調研,積極聽取村民的建議,努力保護傳統文化。2015年通過多方籌措資金500萬,把通往澇溝的原本坑洼難走的花澇路修繕一新;新砌石渠3.4公里,疏通了澇溝街兩側的下水道;統一規劃攤位,禁止私搭亂建;積極引導群眾轉變思路,鼓勵從事多種經營,放寬市場準入;結合城鄉環衛一體化,配備多名環衛工整頓市場衛生....。.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道路通了,環境好了,越來越多的商販選擇了回歸,百年澇溝大集重獲新生。改造后的澇溝大集,經營種類包括食品、蔬菜水果、工藝品、花卉苗木、服裝鞋帽等各個種類,可以輻射2省3縣40余個村,為6萬多居民的生活帶來便利。(田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