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在牡丹人民醫院婦產科病房,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見到了 “巨嬰”。這個男寶寶吃飽后睡著了,一頭濃密的黑發,臉上肉嘟嘟的。產婦王女士已經下床,精神不錯。
“沒生之前,我一直希望順產,沒想到孩子這么大。”產婦王女士笑著說,“我特別愛吃面包、餅干、冰糖,兩三天就吃完一袋冰糖,與大兒子一天能吃一箱冰糕。我還特別愛吃加了辣椒的涼皮,吃后再吃冰糕,也不上火,像饅頭什么的正餐幾乎不吃。”
王女士今年34歲,身高1.63米,孩子未出生前體重達212斤,孕期肚子比普通孕婦大得多。其實,這并不是王女士第一次產出“巨嬰”,她大兒子剛出生時體重就達8斤1兩。
據牡丹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晏潔介紹,我國新生兒標準體重在6-7斤,達到或超過8斤的胎兒稱為 “巨大兒”;王女士因之前有巨大兒分娩史,又沒有無糖尿病,無妊高癥,應該是遺傳因素的事。“我在婦產科工作近40年,見過最重的嬰兒也僅11斤,孕婦和孩子都很健康,實在很開心。”晏潔說。
什么樣體質的孕婦會生出巨大兒呢?
牡丹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王本昀說,少數孕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盡管這些孕婦平時血糖正常,但懷孕后因體內的胰腺功能不正常導致血糖偏高。這些糖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胎兒正常胰腺組織分泌的胰島素將這些糖轉化為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質,導致胎兒體重增長比正常體重孕婦所生的胎兒快,到足月分娩時就長成巨大兒。另外,家族遺傳史、父母體格大,這些都是原因之一。
“孕婦如果腹部沉重、腹痛、呼吸困難、體重增長迅速,應該小心寶寶是 ‘巨大兒’。正常大小的胎兒是通過母體的骨盆娩出的,巨大兒因胎頭大而硬,再加上身體過胖或肩部脂肪過多,常需剖宮產。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危及母親健康甚至生命。”王本昀說。
“從醫學上講,我們不愿意看到‘巨大兒’的出生。對于產婦來說,‘巨大兒’直接造成分娩困難,可能導致產后大出血。巨大兒則易出現低血糖、昏迷、抽搐、瞌睡等癥狀,適應能力一般較差。”王本昀解釋道,“巨大兒”在分娩時通常卡在骨盆里,通過勉強牽拉易引發骨骼損傷,有時因為時間延長而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根據孕產健康手冊,孕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的女性,孕期體重增加7-8公斤為宜。從孕中期開始,每周體重增加不要超過300克;孕前體重正常,孕期體重建議增加12公斤,孕中期每周體重增加400克;孕前體重低于標準體重10%的女性,建議增加14-15公斤體重,孕中期后每周體重增加500克。
“如果發現胎兒增長過快,應該及早去醫院做糖耐量檢測和營養咨詢,合理調整飲食,避免隱性糖尿病的發生。”王本昀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