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扔煙頭、在公共場所抽煙是陋習,看似事小,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創城結果:無論是綠化帶中殘留的煙頭,還是公共場所部分市民的噴云吐霧,都是創城實地測評中的“易失分項”。隨著創城的不斷深入,治理衛生死角、清掃煙頭、倡議市民莫在公共場所抽煙的行動越來越多,但一些不文明現象仍時有發生,創城的目的不僅僅是爭榮譽,更是為了美化菏澤、改善民生,若欲根治此陋習,應讓“法規”動起來。
一平方米綠化帶中竟有20多個煙頭
“環衛工人有三怕:一怕湯汁果皮粘路面,二怕垃圾扔進花叢中,三怕煙頭隨處丟,這三種不文明行為極大地增加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昨日,在市中華路,環衛工人王大爺一邊蹲在地上撿煙頭一邊說。煙頭隨處亂丟是環衛工人最苦惱的事,機動車車主隨意抽煙將煙頭丟在路中間,環衛工人就要去打掃,不打掃就是
失職。可是,道路上穿梭的車輛讓他們膽戰心驚,稍有疏忽就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而行人抽煙習慣將煙頭扔到路邊綠化帶下的碎石堆中,煙頭和碎石混在一起,不好清掃,只能一個個撿出來,對于上了年紀、腰腿不好的王大爺來說,長時間蹲下去撿煙頭的確是個苦差事。
“一個、兩個、三個……21個,這一塊地方雖小,不足一平方米,但殘留的煙頭卻不少!痹谝豢镁G化樹下的碎石堆中,王大爺一會兒就大掃除了20多個煙頭。他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這些煙頭多數是路上的行人隨手丟的,一般打掃不及,上午剛清理過,下午又死灰復燃,在牡丹路和太原路之間的這段距離,大概三百多米有三個垃圾箱,但行人沒有養成煙頭進箱的習慣,掐滅后的煙頭隨手就丟進綠化帶,難清掃、易反彈。
公共場所抽煙現象依然存在
與亂扔煙頭這一陋習相比,公共場所抽煙現象更加普遍。雖然車站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因管理嚴格,幾乎不再存在抽煙現象,但是在飯店、停車場、電梯間等密閉空間或有禁煙標識的地方,噴云吐霧的現象仍然比比皆是。
昨日上午,在菏澤中達尚城小區5號樓,一位中年男子帶著點燃的煙頭走進電梯。或許看到電梯內有其他人,該男子不好意思在電梯內抽煙,但也沒掐滅煙頭,密閉的空間內彌漫著濃濃的煙味。
昨日中午,在市中華路沿街的一家飯店,好幾桌客人在就餐時抽煙,對墻上的“禁止吸煙”標識熟視無睹!拔覀兊昀镉小钩闊煛臉俗R,可一些顧客不自覺,有時候我們也勸阻,但效果不大。我們總不能把客人趕出去吧,不然生意該怎么做!边@位餐館老板說。
讓“法規”動起來,留住文明
創城需要治理陋習,提高市民文明素養亟待治理陋習。單就治理亂扔煙頭的陋習而言,時下已經不是無法可依,而是如何解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的問題。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2016年12月1日,《菏澤市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頒布實施。作為我市第二部地方性法規,該條例對城鎮容貌、城鎮環境衛生及相關法律責任作出了具體規定,更對亂扔煙蒂進行明令禁止。
《條例》第六十條指出,隨地吐痰、便溺,亂扔果皮、紙屑、煙蒂、口香糖、塑料袋、飲料瓶(盒)等廢棄物的,處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罰款。但由于監管難度大、治理范圍廣,城區內從未出現因為亂扔煙頭而開出罰單的現象。
在公共場所禁煙方面,我市尚未有專門的地方性控煙法規,實施的是國家公布的禁煙條例。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我市實施禁煙令采取的是屬地管理辦法,即公共場所歸相應的部門和單位負責,為嚴格控煙,市衛計委、愛衛辦對各個單位和縣區進行檢查,如發現煙頭或存在公共場所抽煙現象的,對相應的單位進行處罰、扣分,但是對于公共場所的抽煙者并沒有處罰措施,飯店、小區內的不文明行為難以約束。
無論是亂扔煙頭還是公共場所抽煙,這些不文明行為難根治、易反彈,不能僅僅靠清掃、勸說為主,沒有一個標桿和尺子,難以根治,只有讓“法規”動起來,才能留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