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菏澤市第二屆菊花文化旅游節開幕,沉寂了多時的曹州牡丹園再次迎來大批游客。與此同時,在每年春天牡丹文化旅游節時活躍的“收費大媽”們又“重出江湖”。兩天來,本報接到多位市民及外地游客反映,他們在曹州牡丹園外停車時被一群中老年婦女圍住索要停車費,希望相關部門關注并加強管理。10月18日,牡丹晚報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走訪。
賞菊之行遭遇亂收費,心情大打折扣
昨日上午10時許,牡丹晚報記者沿市人民路趕往曹州牡丹園。在離曹州牡丹園東門還有一段距離時,記者就發現路上有數位戴著口罩的中老年婦女向來往車輛招手,“指揮”停車。
記者發現,不少車主都會面臨著被一位或兩位“收費大媽”收繳停車費的問題。自德州驅車趕來菏澤賞菊的鮑明林頗為無奈地對牡丹晚報記者說:“還以為是好心的志愿者指揮停車呢,停好車才發現是自作多情了。”鮑明林表示,剛開始被要求繳納停車費時還有點不樂意,正和她們爭執間,一位本地的游客對他說:“給她吧,10塊錢不多。你不給她,萬一你的車被劃一道什么的,就不值了。”鮑明林聽后只好交錢。
鮑明林隨后詢問了曹州牡丹園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提出了這樣收費是否合理、政府對她們如何管理等問題,但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記者走訪中發現,不少外地游客均對“收費大媽”表現出抵觸情緒,更是不停詢問記者:“這是你們政府設立的收費點嗎?這也是你們菏澤‘菊文化’的一大特色嗎?”讓記者無言以對。而大多數本地游客雖然對此現象也表現出厭惡的情緒,但似乎已經習以為常,通常會“乖乖”交錢。
“收費大媽”存在多年,均為附近社區婦女
其實,曹州牡丹園附近的“收費大媽”已存在多年。幾乎每年牡丹文化旅游節期間,都會出現“亂收停車費”現象,市民和游客反映強烈。本報也曾多次關注這一問題,市領導也多次對本報相關報道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多部門綜合整治,維護菏澤形象。市長公開電話受理中心還組織公安、城管、物價等部門及牡丹區政府、牡丹區牡丹辦事處有關負責人召開協調會,就治理曹州牡丹園周邊亂收停車費現象進行研究,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然而,這一“頑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曹州牡丹園周邊亂收費人員多為附近社區的老弱病殘婦女,據統計至少有200多人。城管部門在管理上難度很大,需要公安、交警、物價、當地辦事處及所轄社區共同治理。市公安局牡丹分局牡丹派出所一位馬姓民警則表示,這種亂收停車費的行為目前仍屬“法律盲區”,警方接到游客報案后只能對收費人教育勸導,暫無其它有效管理措施。
治理“收費大媽”難在哪?
據了解,市領導每年都在旅游旺季對亂收停車費問題作出批示,責成牡丹區、城管、公安聯合執法,但具體的“責任人”一直沒有明確,導致執法成了空架子。牡丹園周邊區域停車管理體制因此遲遲無法理順,這也是曹州牡丹園附近亂收費屢禁不止的根源。
另據市城管行政執法支隊景區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曹州牡丹園東北門、東門、西門均設有停車場,總停車位約1500個,客流較少時能夠滿足游客停車需求,而一到高峰期就遠遠不能滿足,缺口達2000多個。由于停車位緊缺,賞花車輛不得不停到路邊,一些人就從中瞅準了“商機”,坐地收取停車費。因此,如何增加景區周邊臨時停車位,滿足賞花車輛停車需求,也是相關部門和單位應考慮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在曹州牡丹園附近“占位收費”的大媽們大部分來自周邊社區,每當有人問及她們為何在此收費時,她們都會理直氣壯地說:“這里原是我們莊上的地,被征用后,斷了收入來源,還不興我們在這里收點辛苦費!”
曹州牡丹園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收費大媽”頑疾難除,已嚴重損害菏澤“中國牡丹之都”的形象。“僅今天上午就有超過50位游客詢問門口收停車費是否正規的問題。”該工作人員說,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起來,及時有效處理好這個問題,并建立長效機制,讓“收費大媽”不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