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菏澤市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出,年內在市區新建30座公廁和10個垃圾中轉站,以緩解市民如廁難及生活垃圾處理問題,目前進展情況如何了呢?日前,齊魯晚報記者從菏澤市城市管理局獲悉,這些公廁和垃圾中轉站基本完成選址和圖紙設計,即將進入正式建設階段。
齊魯晚報記者了解到,根據《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主要繁華街道公共廁所之間的理想距離為300-500米,一般街道公廁之間的距離約為750—1000米。另外,按照國家有關城市公廁建設規范,城鎮每平方公里設置3座公廁,常住人口2500人—3000人設置一座公廁。而據統計,截至去年10月底,菏澤城區由環衛部門管理的公廁僅有87座,均由“三區”具體負責管理。以市開發區為例,該區范圍內目前僅有公廁11個,人民路上的最多,有4個;中華路、廣州路等路段只有1個;和平路、華英路則為0個。
“城區公廁特別是主干道上的公廁缺口很大,遠遠不能滿足市民的如廁需求。”菏澤市開發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坦言。對此,菏澤市政府將年內在市區新建30座公廁和10個垃圾中轉站作為2017年民生實事之一。目前,進展情況如何了呢?該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區計劃新建公廁10個、垃圾中轉站3個,現已完成選址和圖紙設計,部分公廁將與垃圾中轉站一體建設。
據了解,菏澤開發區將在菏澤一中(人民路校區)北門西側路北、南京路與長江路交叉口東北角、福州路與淮河路交叉口南側路西、洙北路(洙水河北側一條路)與廣州路交叉口東南角、錢塘路某路段等部位新建公廁。
牡丹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區計劃新建公廁15個,前期預選了約20個,目前這些公廁的選址已上報,因此尚未最終確定。今年該區計劃新建的5個垃圾中轉站選址已經確定,分別位于昆明路牡丹區民政局北鄰、銀田農貿城北門對過鐵路橋南側(昆明路東)、毅德城南墻對過、花園路與新牡丹北路夾角、大學路與牡丹路交匯處東南角綠地。
此外,菏澤高新區今年將新建公廁5個、垃圾中轉站2個,目前已全部完成選址和圖紙設計。
就公廁建設問題,菏澤市環衛辦相關負責人坦言,建設一處公廁起碼需滿足三個條件:市民有需求、有建設地點、符合城市規劃。但現實情況是:有時雖然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但很難實施。比如,公廁建設地點附近居民擔心有異味,會反對。“其實,新建公廁均為水沖式,又有工人日常保潔,不會產生異味等問題,附近居民應多些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