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城縣潘渡鎮樊樓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村里的男勞力大多出去打工,而村里的留守婦女,除了照顧老人、孩子,操持家務,管理自己的幾畝薄地,雖然有些空閑,但也在家門口找不到掙錢的門路。然而,這一切因為村民李玉秀的大膽想法發生了改變。
7月8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樊樓村的葡萄大棚,身穿白色外套的李玉秀蹲在葡萄架前,正拿著剪刀摘葡萄!艾F在葡萄熟了,已經開始采摘了,一天能摘300多斤呢!崩钣裥阈χf。
今年29歲的李玉秀之前是紗廠的一名管理人員,有了孩子以后,紗廠三班倒的作息時間讓初為母親的李玉秀忙得不可開交,為了照顧家庭,她只能辭掉工作。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里的支出也越來越多,單憑丈夫一人的工資,還有家里的幾畝地,李玉秀這個巧媳婦也只能勉強維持家里的生計。
怎樣才能為家里分擔點負擔呢?20多歲的李玉秀陷入了沉思。微信朋友圈的一張照片為她指明了方向:經營農家采摘。李玉秀想,搞這個項目可以好好利用下家里的耕地。說干就干,李玉秀將自己辦采摘園的想法跟家人商量了一下,結果得到了一致贊同。有了家人的支持,李玉秀更是下定了決心,經過一番準備,購置了葡萄苗,利用自家的土地,蓋起了占地36畝的大棚,開啟了自主創業之路。2015年,樊樓葡萄大棚正式開業了。
“種植葡萄需要耐心和細心,要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葡萄苗!崩钣裥阃衅鹨淮犀摤摰钠咸褜ξ覀冋f,“別看現在大棚做的這么好,其實起步的時候很艱難,也一度想要放棄,但是,既然選擇了,就不能輕言放棄!
大棚建成的第一年,買來葡萄苗后,李玉秀一家興高采烈地開始插苗。她每天都去大棚里修剪枝葉,美滋滋地盼望著葡萄趕快結果!爱敃r為了跟小鳥搶果吃,我真的是吃住都在棚里!彼χ嬖V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但誰能想到,就是那年冬天,大棚卻毀于一場大雪。
2015年冬天,大雪呼嘯而至,葡萄棚塌了,李玉秀滿懷期盼的心一下涼了?粗顾拇笈,這個堅強的姑娘留下了淚水。當時家人商量著放棄種植葡萄,因為實在拿不出錢來再修建新的大棚。李玉秀沉默了,一到晚上,她腦海里浮現的全是照顧葡萄的一幕幕畫面。她決定了,擦干眼淚,就是再苦再難也要繼續種下去。丈夫樊江峰說:“沒關系,干吧,不闖一闖怎么知道行不行。”
為了重建大棚,李玉秀一家走上了四處借錢的道路,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被借遍了,終于籌足了購買大棚和果苗的錢,卻沒有了建大棚的工錢。兩口子決定,自己建。她和丈夫去附近十幾個村莊學習怎么建大棚、怎么管理大棚,在他們的努力下,兩個大棚、兩個小棚被他們用雙手一點點建了起來。
“隨著我們的葡萄采摘慢慢走上正軌,前來采摘的人絡繹不絕,每天能有十幾波前來采摘的游客!闭f著,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就遇到來采摘的三個人,她們已經是第二次來采摘了,“她家的葡萄不使用農藥、化肥,上的都是雞糞,這樣的無公害產品家人吃著放心,而且葡萄酸甜可口,還沒有籽,孩子們也很喜歡吃!
李玉秀還積極用“為村”的方式發布消息!罢倪@個政策真的是太好了,為村平臺的功能很齊全!崩钣裥阈χf,“利用這個平臺以后,不僅我們村的村民,全鎮所有的村都知道我們的葡萄采摘園,而且還可以提前預定,現在預訂出去的葡萄就有三四百斤了,而且每天在平臺上咨詢的人也不少。”
李玉秀對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說,以后考慮要進一步擴大規模,帶動村里的婦女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