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大劇院是我市的標志性建筑,大劇院前的牡丹廣場更是廣大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但是,不少流動攤販隨意在廣場上叫賣,隨手丟棄的方便袋、飲料瓶等垃圾污染了環境,我市曾多次出重拳治理,仍然頻繁反彈,牡丹廣場流動商販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當下,我市正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牡丹廣場的臟亂差無疑是一塊絆腳石,更與“讓城市更美麗、讓市民更幸福”的創城理念背道而馳,如何對牡丹廣場進行徹底清理,讓大劇院附近區域變得規范是當務之急。
6月25日晚9時許,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趕到大劇院牡丹廣場,城管部門的執法人員剛下班離開,一些流動商販立刻擁進廣場內。此時,廣場上到處是休閑娛樂的市民,散步的,遛彎的、跳廣場舞的,人潮涌動。然而,一排排賣魷魚、雞蛋煎餅、糖葫蘆的移動小攤擺成一字長龍,數名賣牛奶的商販騎著三輪車來回轉悠,地面上還擺放著亂七八糟的玩具,原本寬敞、有序的廣場因被攤點占據而變得有些擁擠。
大約晚10時許,牡丹廣場地面上開始出現隨手可見的垃圾,竹簽、塑料袋、飲料瓶、衛生紙,黏糊糊地粘在地面上,被行人踩在腳下。廣場中央有個圓形水池,商販們銷售長管水槍,供孩童購買玩耍。記者發現,水池外圍一米之內的地面都濕漉漉的,水面上漂浮著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
“這還是大廣場嗎?簡直成大夜市了!”一位市民說,在這里擺攤設點,真是破壞了這里的好景色,尤其是那些賣小吃的攤點,不僅污染了周圍的空氣,有時候還把地面弄得油乎乎的,廣場上每天產生這么多垃圾,是在給文明創城抹黑啊!
據負責該區域的環衛工人介紹,流動攤販經常弄得地面上很多油污,很難打掃,部分市民隨意丟棄垃圾,每天一大早都要清掃一小時以上;進入夏季以后,工作量明顯增多,以前一天打掃兩三車垃圾,現在幾乎要翻三四倍。
對于牡丹廣場的占道經營,多數居民十分反感。居民郭女士說:“既然是休閑廣場,搞這么多個人的盈利性娛樂設施,不僅侵占了大家的休閑場所,更給周圍的人帶來安全隱患,特別是廣場上的老人和小孩。”盡管攤販提供了一些便利,但多數居民認為,在廣場上擺攤肯定是不對的,應該禁止。
“我們都勸多次了,執法人員一離開,這些攤販又回來了。”針對這一現狀,記者采訪了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開發區大隊大隊長孟玉良。據他介紹,大劇院附近和牡丹廣場的經營秩序維護和治理從未間斷,但流動商販一直在與執法人員“打游擊”,執法人員前腳離開,他們后腳就跟上。雖然在廣場周圍布置了攔截機動車的護欄,但對流動攤販的三輪車沒有效果。不僅如此,一些市民購買食物后,隨意扔垃圾,無形之間污染了環境。
孟玉良告訴記者:“牡丹廣場是為了方便市民休閑和娛樂而設立的開放式、非盈利場所,嚴禁擺攤設點。城管部門今后將加班加點對轄區內占道經營行為進行管控,禁止在廣場上擺攤。同時,也呼吁廣大市民,要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提高文明意識,愛護牡丹廣場,不隨意破壞、丟垃圾,文明城市創建,需要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