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全國節能宣傳周之際,記者走進菏澤市部分企業了解到,垃圾、秸稈這些曾使廣大農民頭疼的廢品現今已經變廢為寶,不僅使有限資源得到無限循環,實現了低碳綠色經濟,而且秸稈還成為了農民增收的“香餑餑”。
農作物秸稈處理一度是農業生產中的“老大難”問題,焚燒秸稈作為最原始的處理方式,會嚴重污染大氣環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量下降。14日上午,記者在山東鄆城琦泉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看到,農民正在將一車車秸稈送到該公司,這些秸稈將成為生物燃料,代替煤炭,進行發電。
“秸稈不能自己燒,放著就成了垃圾,拉到這里來不僅環保,還能換幾個零花錢,”說起秸稈變廢為寶,鄆城縣雙橋鎮蘇莊村的蘇本忠的臉上洋溢著笑容:“我們夫妻倆到農民家收秸稈,現在剛剛收了麥子,正是收秸稈的好時候,我們一個月能掙五六百塊,一年能拉100多噸”。
該公司副總經理曹烽告訴記者:“利用秸稈發電,我們每年可提供綠色電力4.2億千瓦時,增加農民收入1億元,一年大約可以消耗秸稈60萬噸,替代標煤1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000噸、二氧化碳26.2萬噸。”
據了解,秸稈變廢為寶,成為生物發電的主力,不但解決了鄆城及周邊秸稈焚燒問題,而且項目產生的清潔熱源可替代武安、黃安等周邊6個鄉鎮燃煤、燃油鍋爐,促進木材加工業提檔升級,并且可以滿足部分鄉鎮住宅小區供暖需求。
此外,鄆城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也是將垃圾變廢為寶的一個典型項目,據介紹,該項目可滿足鄆城及周邊等縣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垃圾焚燒處理做到無害化、資源化,年預計焚燒處理垃圾43.8萬噸,年發電1.5億度,節省標準煤10.4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