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武霈) “在督導過程中,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衛生死角等一系列問題十分普遍,是各辦事處在創城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也是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如何攻克這些問題著實需要想些好辦法,甚至需要出臺一些相應的措施。”昨日上午,市創城辦的10個實地督導組對如何攻克創城“難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督導組組長和成員們根據一周內督導的問題清單進行分析,建言獻策,尋求一些“標本兼治”的辦法。
為進一步加快基層文明創建步伐、高效推進創城工作,我市成立了10個實地督導組,深入四區11個街道辦事處督導創城工作,并對接包聯我市建成區劃分的18個市級網格,每日整理督導問題清單,并反饋到問題所在的具體轄區。“西客站非機動車道非法占道亂停”、“水建街市場占道經營嚴重”、“大學路南側垃圾亂扔亂放現象嚴重”……進入集中創建階段后,督導組每日反饋的問題多達上百條,已經是不勝枚舉,不僅瑣碎,而且存在較大的共性。
磨刀不誤砍柴工。為破解創城難題,督導組成員召開了“碰頭會”,對這些司空見慣且屢禁不止的“老大難”問題進行分析,尋求良方。
“城區內機動車亂停亂放或與部分車主的素質相關,但其根本原因是配套設施不健全,缺乏停車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其他城市,在一些道路相對寬敞的地段根據時段劃分停車位,緩解此類現象。”第七督導組組長張丙立一針見血,引起了激烈的討論。經過討論,督導組已將建議反饋到交警部門,將于5月中旬出臺關于停車位的相關措施。
衛生死角可以打掃、公益廣告缺少可以投放,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該如何解決?因污染而變成奶白色的洙水河就是典型的“欠賬”問題,由于配套設施不健全、水動力不足、市政污水管網老舊破損、村民污水直排、垃圾亂倒等原因,治理洙水河黑臭水體很難標本兼治,這一問題不僅讓環保、水利部門為難,督導組組長們也十分頭疼。經過探討、征求意見,短期內清污換水、長期計劃完善管道鋪設形成雨污分流成為最折中的辦法。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在“碰頭會”上,督導組還分別就老舊小區和棚改區的衛生問題、如何杜絕城市 “牛皮癬”、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到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并將問題和建議進行匯總,反饋到具體責任部門拿捏、出臺具體的治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