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丹陽立交橋項目指揮部獲悉,丹陽立交橋經過3天的荷載檢測得出的近萬組數據結果非常理想,當前橋面正進行綠化、亮化,3月29日正式通車。屆時,丹陽立交橋不僅成為菏澤城區東西方向的主要通道,還將成為夜間的亮麗風景。
荷載檢測數據非常理想
“自3月13日下午開始,中南大學檢測團隊對丹陽立交橋進行負荷檢測,3天共收集了近萬組數據。從初步檢測結果看,完全符合設計要求,紙質的實驗報告近期將整理出來。”丹陽路立交橋項目工程部部長黨寶文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荷載檢測通過后將開始對丹陽立交橋進行整體驗收。
據了解,丹陽立交橋作為菏澤一件重大民生工程,工程質量絕對不容忽視。荷載檢測結束后,3月20日,工程項目部首先對整座橋進行內部驗收,然后向監理單位上交竣工報告,監理單位進行預驗收。大約3月26日再由市住建局、勘測設計研究院、質監站等部門進行聯合驗收。如果發現問題,馬上進行整改糾正,所有驗收通過后,將上交書面手續進行備案。
橋面按照設計沒有非機動車道
自從去年11月8日丹陽立交橋主橋轉體后,很多市民就開始詢問丹陽立交橋有沒有非機動車道,能不能過電動車和自行車等問題。
丹陽立交橋前兩天已經對路面劃出交通標識線,在東西引橋位置也豎起了道路指示牌。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均沒有看到非機動車道。
“我們的施工是按照設計圖建設的,設計圖顯示丹陽立交橋橋面雙向6車道,所以建成后沒有非機動車道。”黨寶文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其他地方,橋面設計的車道是根據整體規劃制定的。至于是否設置非機動車道,則由當地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丹陽立交橋主橋南北兩側將各設立2.5米寬的人行道,方便非機動車和行人通行。在距離兩個主橋墩120米的位置還將修建南北兩側4個人行梯道橋,便于市民直接跨越鐵路。”黨寶文說,人行梯道橋呈“Z”字形,寬度2.5米與橋面人行道銜接,主要方便步行和騎自行車的市民過橋。
丹陽立交橋做最后精心打扮
在整個丹陽立交橋項目上,當前,鐵路西側的主橋南北兩處人行梯道橋還處在最后收尾階段。
“因為施工環境問題,鐵路西側的兩座人形梯道橋開工建設比較晚。當前,南側的一座梯道橋主體已完工,扶手安裝完畢,階梯上準備鋪設大理石板磚;北側的梯道橋主體基本結束,扶手和大理石板磚等待鋪設。”黨寶文說,梯道橋建設處在收尾階段,在3月29日通車前一定能夠全部完工。
除了丹陽立交橋西側的梯道橋在建設外,主橋上方的斜拉索已基本調試完畢,正在安裝阻尼器和保護罩,連接斜拉索的兩處主橋墩塔下方燈光亮化設備已安裝完畢,正在調試中。人行道護欄處正在安裝花箱,箱內將種植綠化樹木、花草。
“當前,丹陽立交橋就像一個即將揭開頭上面紗的新娘,正在做最后的精心修飾。通車后,丹陽立交橋不僅是連接城區東西方向的主要工程,還將是夜間城區的亮麗風景。”黨寶文笑著說。
橋下貨車堵路的情況該管管了
丹陽立交橋通車在即,不少市民反映,橋下丹陽路上進出貨場的貨車,是不是也該管管。
3月19日下午,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趕到市民反映集中的貨車堵路場所,在丹陽路(振興街—桂陵路段)看到,近20多輛裝滿貨物的大型貨車一字型停靠在道路上,使本來通行就不順暢的道路更加擁擠(上圖)。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附近看到,丹陽路北側正進行丹陽立交橋輔道的修建工作,除了鋪設雨污水管外,部分區域已經鋪設了瀝青油層。“當前,丹陽立交橋南側停靠貨車位置的輔道還沒修建,如果修建好還是這樣隨意停靠貨車,將與投資數億元的丹陽立交橋非常不協調。”市民張先生說,沒修丹陽立交橋之前,這條道路上經常停放貨車,以為修好后這些貨車會消失,沒想到與以前一樣。
“停靠在路面上的貨車,是去貨場運送貨物的。丹陽立交橋已經成為菏澤的名片,橋下的貨場是不是考慮遷移出去。”市民秦女士焦慮地說,如果貨場不遷移,丹陽立交橋的功能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