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菏澤市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節后首場招聘會。“今年計劃招聘20多個營銷人員,竟沒招聘到一個。”在招聘會現場,菏澤天涯家具廠負責人對牡丹晚報記者說,“從報名情況看,學歷低、無技術的人員占相當一部分。”
據了解,當日參會單位90余家,共提供崗位670余個,需求人數4000多人,進場求職人數1300多人,達成求職意向人數400人左右。
高學歷人才成招聘“短板”
菏澤立卡網絡科技公司招聘經理王博已經在菏澤招聘市場上“打拼”了三年。三年來,給他最大的困擾是高學歷人才難招,然而,公司所從事的行業多是技術型工種,需要大量高學歷專業人才。
“每次來招聘會,都有這樣的感受,特別需求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卻像大海撈針,怎么都招不到。”王博非常為難地說。
事實上,不僅王博所在的科技公司面臨這種情況,高學歷人才一直是菏澤企業招聘的短板,這與菏澤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一定關系。
“從企業類型上看,菏澤的企業多是生產型企業,側重生產加工,科技研發型的公司在菏澤并不多,這樣的情況下,高學歷人才很難流向菏澤。”市人力資源市場負責人分析說,“一些菏澤籍高學歷人才返回菏澤,大多流向政府機關和高校,來到人才市場的寥寥無幾,更不用說進企業單位了。”
年齡門檻讓“4050”望而卻步
“40歲的是不是就不能應聘?”一個多年從事電焊工的應聘者詢問,菏澤鍋爐廠的招聘人員頭也不抬地揮了揮手表示不行。
對于年齡問題,不少企業有明顯標注,要求35歲或30歲以下人員應聘,這樣的年齡要求讓“4050”就業有一定壓力。“我們的崗位對體力、技術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年齡偏大,就不能很好地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該鍋爐廠招聘負責人說。
“現在,‘4050’就業,崗位很有局限性。他們年齡偏大,技能相對欠缺,競聘的多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崗位。”菏澤市人力資源市場負責人說。據調查,大多數女性“4050”的首位求職意向是保姆、保潔、營業員等職業,男性則多為保安、貨運工、維修工等。據牡丹晚報記者了解,我市各級人社部門也專門為這部分人員開設了電工、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廚師面點等技術培訓班,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成功促成不少就業困難人員尋找到就業崗位。
拆遷暴富,讓求職人數下跌不少
今年的節后首場招聘會遇冷的情況相對比較嚴重,不少招聘單位反映很難招聘到合適的員工,是不是菏澤就不存在就業難的情況呢?顯然不是。
在招聘會上,菏澤果然好食品公司招聘經理裴建軍分析說,前幾年,招聘會還是比較火爆的,尤其是市區內的老百姓都希望找到合適的工作迎接新的一年;這兩年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少老百姓一夜暴富,對找工作反而不那么上心了,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拆遷棚改帶給他們的補償。拿到大筆補償款后,他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人在大街上游手好閑,或者坐吃山空,對工作反而不在乎,這種現象開始抬頭。”裴建軍憂慮地說。
拆遷、棚改帶給老百姓的,應該是更好的生活環境,應該是好事。而不少老百姓卻認為,補償下來后,應該“奢侈”一回,過真正的“富翁”生活。在這樣的心態下,不少人缺乏規劃,沖動消費,把一次次的揮霍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拆遷暴發戶普遍存在攀比、揮霍消費的傾向,而這個群體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能,都有待提高。如果不找工作,坐吃山空,盲目消費,返貧的可能性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詢師向牡丹晚報記者表示,失去穩定的收入來源,缺乏社會競爭力,加之暴發戶的揮霍心理,如果不給這個群體以合理引導,他們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