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人社局印發的《關于轉發〈關于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員延長繳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三類人員可補繳企業養老保險費。這次出臺的補繳政策解決了一些單位職工、個體工商戶等人員的應保未保、中斷繳費問題,解決了部分人員年老時無法享受職工養老保險待遇的遺留問題,解除了他們的養老后顧之憂。
哪三類人員可補繳養老保險費?
企業未退休且中斷繳費者、企事業未參保者以及個體工商戶
據市人社局企業養老保險科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企業職工中仍與單位存續勞動關系、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因各種原因應保未保、中斷繳費或欠費的,可以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2011年6月30日(含)以前與現存續勞動關系單位發生的應保未保年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
此外,具有我市戶籍,曾在我省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有過工作經歷,但因各種原因解除勞動關系或離開原單位,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中斷繳費的男年滿45周歲、女年滿40周歲的人員,可憑有效原始材料,以個人身份補繳2011年6月30日(含)前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具有我市戶籍,2011年6月30日(含)以前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的個體工商戶,可以以個人身份補繳領取工商營業執照至2011年6月30日(含)以前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補繳時,以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上經營者姓名為準,不包括個體工商戶家人及其雇工。
補繳基數和繳費工資指數如何計算?
無法確定工資收入的,以在崗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補繳
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的,用人單位和個人可按申報并經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的歷年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為其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含本金和利息)。無法確定歷年工資收入的,以我市執行的歷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補繳。利息以歷年公布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計算。補繳費用由單位和個人分別負擔,一次性繳清。而以個人身份補繳的,均以補繳時我市執行的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按20%的比例,補繳歷年基本養老保險費。補繳費用由個人負擔,一次性繳清。
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的,補繳費用全額到位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補繳費用按規定分別計入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以個人身份補繳的,補繳費用全額到位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補繳基數的8%按年計入或補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今后在省內轉移養老保險關系或計發基本養老金時,按上述辦法補繳期間歷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均統一認定為0.6,并在其個人賬戶信息中作特別標記。補繳后繼續繳費的,繳費基數按當年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基數有關規定執行,指數據實計算。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按補繳指數(0.6)和實際繳費年度指數合并計算。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補繳指數×補繳年限+實際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本人全部繳費年限(含補繳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補繳年限和年齡如何限定?
以個人身份補繳的,一次性補繳的年限可自行選擇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的,現單位為鄉鎮企業或曾經為鄉鎮企業,并已按規定參加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其存續勞動關系的職工應保未保年限的補繳時間,不得早于我市實施基本養老保險“統賬結合”的時間。截至2014年12月31日,男年滿45周歲未滿60周歲、女年滿40周歲未滿55周歲的人員,曾經有過工作經歷或者是個體工商戶的,本人從未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可以以個人身份補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本人已經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也可以以個人身份補繳應保未保年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
以個人身份補繳的,一次性補繳年限可以自行選擇,最多不超過10年,其中個體工商戶補繳時間不得早于領取工商營業執照的時間。要求認定視同繳費年限且符合認定條件的,其補繳及實際繳費年限必須滿15年。補繳后繼續繳費至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時,補繳及實際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可按規定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不滿15年的,可延長繳費至滿15年,再按規定辦理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其退休時間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準的時間,基本養老金從次月起領取。
補繳需提供哪些證件和手續?
據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定,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的,由單位填寫企業職工補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申報審核表,在單位參保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補繳手續。以個人身份補繳的,由本人填寫個人補繳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申報審核表,現仍與單位存續勞動關系并參保繳費的人員,在單位現參保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補繳手續。其余人員在現戶籍所在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補繳手續。單位和個人辦理補繳手續時還應提供以本人身份證、戶口簿、本人原始檔案、《勞動合同》、用工登記表、工資臺賬等證明其工作經歷的相關原始資料,個體工商戶還應提供工商營業執照。經戶籍地社保經辦機構審核、人社部門復核后,報市人社局審核備案后,辦理補繳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