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豪華與奢侈日益觸疼社會的神經,“光盤”行動見證來自千萬公眾內心關于節儉的渴望。連日來,當一個以“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的公益主題行動,以一種自發但不可阻擋的勢頭進入越來越多人生活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從中感受并見證了“節儉”這一社會新時尚。
點菜時適量、吃不了兜著走……多么細小的舉手之勞,但這個小小的公益主題行動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卻是如此巨大。微博上“光盤行動”有超過1400萬個討論,網友們紛紛響應,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吃光的盤子。不光是網友,眾多媒體、公眾人物也紛紛加入到呼吁、支持、曬圖的隊伍中。“光盤”,正在成為各路朋友、各個單位聚餐聚會繞不開的話題,成為人們競相追求的時尚。
精華與糟粕之間,變化與選擇往往只是一念之間。“光盤”其實并非什么新觀念。相信很多人都還記得小學時所背過的那首唐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父母也常常勸誡我們,不要剩飯,要節約糧食。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下館子不點個七碟八盤就覺得不夠氣派,吃不完打包變成了“寒酸”。餐飲上過度消費的迅速膨脹,浪費了食糧,耗費了錢款,換取的是無謂的虛榮。一邊是一些人把鋪張浪費當成理所當然,一邊是一些人“打腫臉充胖子”,為了面子去迎合這種不良風氣。
餐飲上的浪費和奢華,一如疫病,不加以遏制會廣為傳播,貽害深遠。遏歪風,就要樹新風;樹新風,就要接地氣。“光盤”行動,正是以簡單生動的形式,讓傳統美德和大道理變得“酷”起來。讓參與其中的人主動快樂地接受,并且把自己從受影響者變成影響別人的人,將良好的風氣輻射出去。
擯棄高高在上的教條,美德也會變得平易近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提振社會文明風氣,要講科學方法,也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提倡政府號召,也要發揮群眾和民間組織的力量。“光盤”只是個案,卻開了個好頭,好戲在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