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14海洋工程國際論壇”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舉行。論壇以“發展海工裝備,支撐藍色跨越”為主題,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外國專家以及全國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的專家學者130余人參加論壇,共同探討行業技術發展現狀、發展趨勢、行業挑戰,并對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論壇由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管委,黃島區委、區政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國際海洋工程師協會(美國)主辦;青島市黃島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承辦。
論壇采取“1+3”模式,即一個主題論壇、三個分論壇。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海洋油氣裝備”、“海洋船舶裝備”、“海洋工程裝備”。 在主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心懌做題為“可應用于海洋平臺的液壓蓄能修井機”的報告,國際海洋工程師協會(美國)名譽主席徐立新做題為“海洋能源開發及海洋工程關鍵技術”的報告,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高技術發展部裝備處研究員陶黎敏做題為“中國海工裝備產業發展戰略與對策”的報告,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秘書長楊雙全做題為“我國海洋油氣鉆采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山東省國防科工辦調研員董文照做題為“山東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和方向”的報告。其余30位各界專家學者在也分論壇中作精彩發言。
副校長李兆敏參加論壇并致辭,指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服務國家海洋戰略為己任,不斷強化海洋特色,重點推進海洋油氣領域的研究。學校是國家海洋油氣研究領域重大科技計劃主要承擔單位之一,有一支由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等眾多專家學者組成的師資隊伍。學校愿意擴大與世界各國相關組織與機構的交流,加強海洋工程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共同為科學地開發、利用、保護海洋做出貢獻。
黃島區副區長孫大貴表示,預計到2020年,海洋產業增加值將占青島西海岸新區生產總值30%以上,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70%以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將大力推進海洋科技自主創新,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以及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
“海洋工程國際論壇”是對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一種肯定和鼓勵,吹響了青島西海岸新區向海洋經濟轉型的號角,青島西海岸新區將以此次國際性論壇為契機,建設我國海工裝備的巨型航母,努力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做出積極貢獻,為探索全國海洋經濟科學發展新路徑發揮示范作用。
2014海洋工程國際論壇現場
董文照做題為“山東省船舶工業轉型升級的思路和方向”的報告
顧心懌做題為“可應用于海洋平臺的液壓蓄能修井機”的報告
李兆敏為論壇致辭
孫大貴為論壇致辭
陶黎敏做題為“中國海工裝備產業發展戰略與對策”的報告
徐立新做題為“海洋工程的發展和關鍵技術”的報告
楊雙全做題為“我國海洋油氣鉆采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