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區偏東北41公里處,有個百多戶人家的村莊叫四風閘,相傳建村于宋代,民族英雄、豪放派詞人——“一代詞宗”辛棄疾于公元1140年出生在這里。如今的四風閘村隸屬于歷城區臨港街道辦事處,村里有位81歲的退休教師叫任志明,他已經癡迷辛學50余年,到處搜集關于辛棄疾的故事,用工整的小楷寫了20余萬字的《幼安忠義錄》,村里人都叫他“辛癡”。


執著半個世紀編寫《幼安忠義錄》,20冊手寫書用針線縫起
初見任志明,老人禮貌地和記者握了握手,手粗糙但有力。老人不高,有點瘦弱,精神很好,頭發還沒有全白。由于幾年前得過腦血栓,老人右腿走路不是很方便。
老人住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房子朝東,只有一扇門一個窗。一張床,一張四方桌,兩把椅子就占了房子一多半的空間。墻壁上掛滿了老人創作的字畫,靠門一個低矮的柜子里,整整齊齊放置著老人編著的文學作品,柜子上,則放了很多老人自己寫的卷軸。
坐下后,任志明從柜子里拿出一套厚厚的叢書,書皮上寫著《幼安忠義錄》。“這只是上集,下集被朋友借走研習了!比沃久髡f。書是用針和線縫裝起來的,仿照的是古代線裝書的裝訂手法。老人對自己創作的作品很珍惜,一針一線縫得很整齊。打開書,是一排排整齊的小楷,字跡清晰,雄渾有力!叭沃久髂贻p的時候在村里當過老師,那時候村里有一個民辦的識字班,他就在里面教學生寫正楷字。”老人的朋友任廷華說。
任志明編寫《幼安忠義錄》花費了半個世紀,他坦言搜集資料最辛苦!队装仓伊x錄》分上下集,共20冊,20余萬字。上集講述辛棄疾在四風閘村的成長經歷,以及他才華顯露,立志報國:“十年寒窗讀圣賢,立志成年補西天!薄盎⒛懹⑿垓審娍,氣壯山河幼智星!毕录饕獙懶翖壖矐饒鲇⒂職车氖论E以及晚年“退休”后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情感:“金營布設鴻門宴,幼安闖過鬼門關,舌戰此賊智用武,凱歌歸回而平安!鞭D遍十里八村
遍尋資料,被老鼠尿浸濕的舊書成了寶貝
任志明從小生活在四風閘村,村里關于辛棄疾的民間傳說故事不少,老人從小耳濡目染,深受辛棄疾影響。老人對民族英雄有一種特別崇尚,曾作《滿江紅》詞一首,抒發熱愛之情,詞中有兩句特別能體現,“一生癡迷,歷代英杰,保江山”“歌頌英雄志,揮筆成卷”。
任志明癡迷上辛棄疾是從1962年開始的,那年省領導來村里考察辛棄疾故居,他也在場,村里人對辛棄疾的介紹只有只言片語,作為辛棄疾老鄉的他覺得村里出了這樣一位民族英雄應該重點宣揚,人人知曉才是。加之史料記載的多是辛棄疾23歲離開四風閘之后的事跡,關于辛棄疾少年成長的故事卻少有記載。雖然四風閘村里流傳著許多關于辛棄疾少年時候的故事,但只是口頭流傳,沒有形成文字。因此,任志明就想何不把這些民間故事搜集起來整理成書,讓后人更多地了解辛棄疾文化,這也是造福子孫的好事。
為了搜集資料任志明轉遍了十里八村,聽到哪里有關于辛棄疾的資料,老人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那里。老人前前后后搜集到辛棄疾的詞作630首、詩130多首,家里關于辛棄疾的書籍就多達58本。
“這本書不好找,我是鉆進一位老太太的床底下才翻出來的,剛找出來時書已經被老鼠尿浸透,散發著惡臭,把書晾干后,我又小心翼翼地一張張揭開,生怕把紙弄破。”老人說著從柜子里拿出了一本沒有封皮且紙已經發黃的書給記者看。
四風閘村南自古以來就有辛家祖墳,離任志明家不足200米,老人時常到那里瞻仰,“現在辛家祖墳沒有墳頭和碑,只是一塊平地,種上了蔬菜。”經過時間的掩蓋,村里的辛家舊址已看不到,1996年歷城區政府在辛家舊址上修建了“辛棄疾故居”建筑群。
挖掘辛棄疾的人物特點是任志明最為看重的,為此老人研究了眾多辛棄疾的文史資料,癡迷時忘記吃飯也是常有的事。“任志明幾十年如一日把辛棄疾文化挖掘弘揚下去難能可貴,《幼安忠義錄》是筆寶貴的財富,值得學習研究!睔v城區臨港街道黨工委書記許衛軍說。多次獲得褒獎
創作幸得妻子、朋友支持,撰寫文字達百萬
任志明能在研究辛棄疾的道路上走這么遠,離不開妻子和朋友們的支持。老人說,妻子是自己研究辛學最大的支持者,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在創作上也給予他幫助和鼓勵。年輕的時候,妻子總是省吃儉用,用省下來的錢買紙買筆。寫作時,妻子就在一旁幫著(墨、換紙。老人講起老伴時情緒有點激動,因為妻子離開他已經十年了。
任志明研究辛學也不是孤身一人,身邊總少不了一些朋友支持他、幫助他!拔覀冞@個團隊有七八個人,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80多歲了!比瓮⑷A說,“主要的工作就是幫任志明搜集資料,把聽到的關于辛棄疾的民間故事,看到的文史記載告訴他。”
閑暇時,任志明也喜歡鉆研其他藝術,文學創作、書法、繪畫、根雕等都有研究。老人喜愛文學創作,每天都會寫,這一堅持就是50余年,撰寫的文字已有百萬字。老人書寫的《百壽圖》、《百福圖》、《百喜圖》等在當地展會上多次獲得褒獎。此外,他的繪畫造詣也很高,家里掛滿了老人自己創作的繪畫作品,以花鳥、人物為主。
做好一件事情容易,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不容易。任志明研究辛學50余年,作為農村基層文藝愛好者,事跡讓人感動。“任志明對辛棄疾有一種特別的熱愛,對鉆研辛學有一種韌勁,半個世紀老人把辛棄疾文化遺產整理挖掘出來,不僅有擔當和責任,更能造福后人!迸R港街道文化站站長張兆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