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緩解就業難題,山東濟南積極與濟南大學、濟南職業學院等高校聯系協調,擬采取聯合辦學模式,共同建立濟南創業大學,并要求濟南各縣(市)區建立統一的創業培訓基地。
濟南市委市政府15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濟南市大學生就業工作方面的有關情況。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濟南市勞動就業辦公室主任黃厚安在會上透露上述信息。
黃厚安介紹說,根據調查,濟南市大學生中有創業意愿的不足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為鼓勵創業,濟南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調整充實完善創業扶持政策。二是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建設。通過政府投資、鼓勵高校和企業建設、社會共建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批孵化條件好、承載力強、融創業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三是積極探索建立創業大學、創業培訓基地。擬采取聯合辦學模式,共同建立濟南創業大學,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公益培訓服務,激發他們的創業精神。下一步,還將組織創業大賽、濟南市第六屆創業項目推介會和泉城創業論壇,宣傳展示大學生成功創業典型,鼓勵、帶動大學生創業。
關于大學生如何應對今年的就業形勢,黃厚安認為,除了要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轉變就業觀念也是重要的方面。他說,今年濟南市預計接收高校畢業生8萬人左右,其中濟南生源約3.5萬人。目前濟南市供求比為3:1,即3個崗位等著1個人前去應聘。但由于90%以上的崗位是中小企業提供的,一些求職待業者擇業標準過于理想化、就業定位過高而不愿去應聘,“有業不就”的現象比較突出。
黃厚安表示,截止2014年6月底,濟南市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80.8%,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今年濟南市繼續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按照“搭建平臺、拓展崗位、鼓勵創業、主動服務”的思路開展工作。具體措施包括,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和政企合作,號召企業拓展崗位;大力實施“就業見習”計劃;健全服務平臺,完善登記管理服務措施,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行實名登記追蹤;對濟南市生源回濟未就業特困家庭應屆畢業生求職者,給予一次性求職補貼1000元;加強宣傳引導,開通“濟南人社在線”欄目,積極探索建設“濟南大學生就業”微信服務平臺,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渠道。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數據顯示,今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數量達52萬人左右,加上在省外就讀回省內就業和上年累積未就業等人群,就業總量約65萬人。作為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是生源大市,也是外地高校畢業生重要的就業匯集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