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于沖:依托資源優勢打造精品"生態游"
于沖說,山東省委省政府把生態旅游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省內優質生態資源,形成生態旅游的高端產品和旅游精品,以“打品牌、開拓市場”為抓手,著力建設“鄉村旅游”,組建省、市兩級職業化導游團隊,提升山東省導游服務技能水平。
景美還需人美,“好客山東”傳承文化精髓
大眾網: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山東”,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美麗山東,讓人們共享美麗山東發展成果。請于局長談一下建設“好客山東,美麗山東”的打算。
于沖: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發展戰略,納入“五位一體”總布局,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發展特征,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的必然需求。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山東”,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美麗山東的新要求,這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同時,大力發展旅游業還可以為“生態山東”建設作出直接貢獻。
良好的生態,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旅游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幾年前,省旅游局就聯合省環保廳在全省開展了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和推廣工作,目前東營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煙臺昆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煙臺長島旅游景區、濟寧微山湖景區、萊蕪雪野旅游區、濰坊雙王城生態旅游區、威海市等,都已進入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行列。2014青島世園會將創建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此外,經國家海洋局批準,長島將開發建設國家海洋公園,這些都將成為“美麗山東”建設的典范。
需要說明的是,“美麗山東”不僅僅要景美,還應包括人美。早在2007年,我們就策劃創意了“好客山東”形象品牌。這一品牌的核心是傳承數千年的山東“好客”文化。我們與省文明辦共同制定了《好客山東旅游服務標準》,在全省旅游行業、服務業行業進行了廣泛推廣。我們的想法是,要通過更加持續、廣泛的宣傳推廣,發揮“好客山東”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浸潤作用,在全社會形成更強的“好客”文化自覺。
發展鄉村旅游,五年培育300個旅游強鄉鎮
大眾網:美麗鄉村也是美麗山東的一個縮影。最近,省長郭樹清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發展以家庭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全面提升現有農家樂、漁家樂設施和管理服務水平。請于局長談一下我省鄉村旅游的發展狀況及前景規劃。
于沖:山東是農業大省、旅游大省。鄉村旅游起步較早,發展快,遍布全省的農家樂、漁家樂、采摘觀賞、民俗節慶、特色村、景觀鎮等鄉村旅游業態已成為全省旅游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培育了一批像“膠東漁家”、“山海漁家”等全國知名的鄉村旅游品牌,截止到2012年,全省建成旅游強鄉鎮248個,旅游特色村284個,農業旅游示范點380個,“好客人家”農家樂627個,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315家,全省規模化開展鄉村旅游的村莊達到2550個,經營業戶4.8萬戶從業人員20.1萬人,鄉村旅游總收入由2009年的370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920億元,年增長35.5%,占當年全省旅游總收入的20.5%,超過農業增加值20%,全省農民人均增收1950元。
但就現在來看,我省鄉村旅游發展得還不平衡,開發和經營層次較低,文化底蘊發掘不夠,模式較為單一,還沒有形成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