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記者從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廣新局了解到,為保護小邾國文化遺產,去年山亭區就已啟動建設小邾國遺址公園,這項文物保護工程計劃今年五月建成啟用。山亭區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的小邾國就位于山亭區山城街道東江村,2002年,棗莊市文物部門在山亭東江搶救性發掘了小邾國的六座貴族墓葬,出土文物233件,之后相繼又發現了土筑城墻遺跡,由此揭開了小邾國的神秘面紗。
千年古墓群將成遺址公園
25日,記者從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廣新局了解到,作為歷史上具有濃重一筆的小邾國,長期以來,與之相關的歷史資料少之又少,成為史學界一樁歷史謎案。2002年夏,棗莊市文物部門在山亭東江搶救性發掘了小邾國的六座貴族墓葬,出土文物233件,其中青銅器203件,24件有銘文。這一重大發現,為揭開小邾國的神秘面紗提供了佐證。
此外,在2003年,對小邾國貴族墓地進行全面考古勘探中,在墓地的西、北發現了土筑城墻遺跡,初步證實了春秋早期小邾國貴族墓地和早期都城所在,從而徹底揭開了小邾國的神秘面紗。同時,在發掘夯土墻體的過程中,出土了15件細石器,這些石器距今約15000年,是棗莊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最早實物證據。
歷經2800多年的歲月滄桑,如今小邾國已成為山亭區極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文化遺產而倍受世人關注。山亭區文廣新局局長賈廣燦介紹,為有效保護小邾國文化遺產,山亭區委、區政府將小邾國遺址公園列入2012年重點項目。根據山亭區文化發展規劃,2012年3月份啟動了小邾國故城遺址保護開發項目,預計今年五月建成啟用。
據介紹,建成后的小邾國遺址公園就位于山亭區山城街道東江村,它將復原小邾國貴族墓地已發掘的六座墓葬,還原小邾國貴族墓地發掘現場,同時墓區周邊建筑將打造出小邾國貴族墓地歷史人文景觀。
青銅器銘文揭歷史神秘面紗
25日,記者來到山東省棗莊市博物館,在一樓展廳見到了小邾國墓穴出土的青銅器文物,其中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叫僉父瓶,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件文物疑似盛酒器,青銅質,其造型奇特,頗為少見。山東省棗莊市文物局辦公室的李猛告訴記者,正是這些刻有銘文的文物才得以揭開小邾國的神秘面紗。
結合史料記載,李猛向記者介紹了小邾國的歷史淵源。小邾國(約公元前798年至公元前260年),距今約有2800年歷史,是春秋戰國時期地處齊、魯、宋、楚等大國之間的一個諸侯國,只有在《春秋》、《左傳》等古籍中略有記載。武王滅商后分封諸侯國“邾”。周宣王時期,為削弱各諸侯國的勢力,借邾國第七代國君夷父顏有功于周室,大約在公元前798年,封其次子友父于 ,因從邾國分出,后人又稱其為“小邾國”。小邾國歷經西周、春秋和戰國,延續500余年,共襲傳約15代國君,約在公元前260年前后被楚國所滅。
據史籍記載:小邾國時期,其疆域大體范圍為現在的山亭區全部,向東到蒼山縣西部,北達平邑縣、費縣南緣,西達滕州市中部,南達嶧城區,南北長約55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面積約2475平方公里。小邾國作為山東地區著名的古國之一,在500余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由于經濟科技發達、軍事力量強大、社會文化繁榮,外交戰略活躍,涌現出墨家學說創立者墨子、譽“魯君子”之稱并與孔子“同圣”的中華偉人左丘明、工匠們的祖師爺魯班等著名歷史人物,享有“東方君子之國”稱號。
此外,李猛還向記者介紹了小邾國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小邾國的國君以父親夷父顏的最后一個字“顏”為氏,稱顏友,因此小邾國即成為顏姓國,這就是“顏”姓的起源。目前,世界顏氏宗親保留下來的所有族譜中,顏友被列為始祖。(白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