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初,歷下區房管局公戶房管所開始對老城區的直管公房進行普查,發現芙蓉街里還藏著一個龍神廟。當年這個香火旺盛的龍神廟曾與文廟、關帝廟齊名,如今已經被一群現代建筑所包圍,很多市民已經不知道它的真身所在了。 記者 崔艷紅公房普查發現龍神廟今年3月初,歷下區房管局公戶房管所展開了對轄區直管公房的普查。房管所書記王寶志告訴記者,普查中他們發現芙蓉街里還藏著一個文物,就是龍神廟。“龍神廟就在王府池子西側,但是從外面已經很難看到了,雖然一些老濟南也記得芙蓉街里有龍神廟,但具體在哪里很多人不知道了。”王寶志說,龍神廟當年香火很旺,它坐北朝南,一進大門迎面是一座高約5米、寬約1米的石碑,繞過石碑,院子北面有一座大殿,非常雄偉。當年,龍神廟是與文廟、關帝廟齊名,但是文廟和關帝廟都已經修復,可龍神廟還躲在一堆亂七八糟的建筑當中。
龍神廟已變身“健身房”
下午,記者來到了王府池子南側,圍欄外一堆游泳的居民,泉池西側確實有一棟古色古香的老樓房,但是從哪里進去呢?記者詢問泉池西南角的一家住戶,里面一位阿姨告訴記者,從這里根本進不去,這邊沒有可通過去的路或者家庭。隨后記者又順著小路來到了樓房南側的一個院子,院子南側有一間青磚房子,看起來很破舊。院里的李阿姨今年已經77歲了,她在這里住了三十多年,聽說記者尋找龍神廟,就將記者引到了里面一間臥室里。透過窗戶,記者看到了一個尖尖的屋頂,和青色的老舊房子,李阿姨說,“那就是龍神廟。”
但是龍神廟的真身并不在這個院子里,周圍都是亂搭亂建的現代民房,將龍神廟包圍了起來。有人告訴記者,可以從芙蓉街海右賓館進去,找到龍神廟。記者接著來到海右賓館,工作人員很熱心,聽明白了記者的來意,帶著記者去看龍神廟,可是進入記者眼簾的,卻是一個裝修完全現代化的健身房。“我們已經都裝修了,根本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你看這柱子,里面還是原來的老柱子,外面全部是現代材料,只有頂棚有些鏤空,你還可以看到龍神廟雕刻著彩色花紋的房梁。”記者注意到現代化的吊頂上有一個大空調,曾經的龍神廟就這樣沒了。
輝煌一時的魯繡集團就從龍神廟走出
李阿姨是濟南刺繡廠的退休職工,在里面干了三十多年,對魯繡充滿了感情。“我20歲的時候去學習刺繡,當時真的有一位尼姑在教大家,后來我進了刺繡廠,風景的,人物的,都會繡,還經常到外地當老師教刺繡。”李阿姨說。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告訴記者,龍神廟建于明代永樂年間,文革時,廟內神像被拉走,不知去向。龍神廟是文物,但不是法定的重點保護文物,三四年前他曾經去看過,那時候龍神廟的屋頂已經塌了,有關部門正在搶修,但也沒有好辦法,只好換上石棉瓦的屋頂臨時保護起來。龍神廟的修復還得等著明府城改造時進行。“解放后,響應政府的號召龍神廟里吃齋念佛的尼姑們也想勞動,在一個尼姑的提議下她們組成一個刺繡團。1951年芙蓉街龍神廟開辦了一個刺繡學習班,即后來的濟南刺繡總廠,當時她們還為周恩來總理做了一件刺繡睡衣,總理還親自給她們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謝,這讓她們備受鼓舞。后來刺繡團發展壯大成了濟南的魯繡集團。”李阿姨告訴記者,沒有龍神廟,就沒有后來的魯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