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2個月的暑假已經正式開啟,不少家庭馬上就要踏上出境遠游的旅程。到歐洲、美加等地區旅行,除了要熬過漫長的飛機航程之外,到達之后更要全家面臨一個大問題——“倒時差”。由于歐洲、美加、澳新等地區與中國時區所在的東八區有著4~12小時的時差,意味著原有的作息時間要全部改變,否則就會覺得困倦、沒有食欲,甚至身體出現小毛病。如何才能盡快適應時差帶來的困擾,讓不算長的假期玩得更加盡興呢?
6~12小時時差最難熬
對于時差,成年人是有一定自身調節能力的。一般來說,1~4小時之內的時差在生理上并不會造成十分明顯的反應,因此從中國到日韓、印度以及澳大利亞,只是會比平日里早一些或晚一些吃飯、休息而已,并不會感覺到太辛苦。
不過,當時差達到了五六小時以上,就會覺得相當辛苦了,而時差帶來的生理反應也就會接踵而來。比如中國和歐洲大陸在冬天有7個小時的時差,在夏天有6個小時的時差,也就是說法國才是下午6點的時候,中國時間已經是晚上12點了,是睡覺的時間,因此在法國下午到夜晚時的這一段就會覺得特別辛苦。而時差差別更厲害的是去美國東部旅游的時候,那里和中國在夏天的時差達12小時,也就是說,中國如果是夜晚12點,美國東部時間正好是中午12點,可謂是“日夜顛倒”,所以飛到美國東部之后最難熬的也是下午的時間,因為剛好是中國的深夜到凌晨,也就是通常在中國時深度睡眠的時間。
時差帶來的不良反應主要體現在身體不適應當地時間作息的疲勞感,最表面的反應是昏昏欲睡、身體疲乏無力,而時差改變了原來的進餐時間,也會導致食欲不振甚至是消化不良等癥狀。另外,最讓人痛苦的是睡眠障礙,入睡困難,睡不踏實,因為上面的一些反應的共同作用,還可能出現腹瀉、類似于感冒等癥狀。
全家行動 大人小孩齊抗時差
對于大人來說,時差反應已經相對難捱,年紀較小的孩子當然會覺得更加辛苦。本來暑期親子游的旅行時間都不算太長,一般在7~10天之間,如果因為時差原因而讓旅行途中精神不佳甚至生病,那么整段旅程也會玩得不開心。以下這些有效方式或許可以抵抗時差。
有效方式1:
提前3天晚睡晚起
如果暑期要去的是時差較多的地方,那么全家大小在出發之前的3天就要開始提前倒時差了。一般來說,就是要在出發前要做一個“晚睡晚起”的人,尤其是孩子,可以利用放假的機會讓他們在出發前將生物鐘盡量往后調整,這樣一來到了歐洲或美國,就會縮小時差所帶來的生理時間跨度。
有效方式2:
出發前少睡 飛機上多睡
在出發前上飛機的一天,最好少睡一些,這樣可以在飛機飛行的10多個小時的航程中保證盡量多入睡,因為一般來說,長途國際航班都是夜機較多,即大部分都是中國時間的夜晚起飛,到達當地后就是白天時間,如果能夠在飛機上多睡一些時間,那么在下飛機之后,就能保證擁有較為充足的精神。
坦白講搭乘經濟艙進行長途飛行是比較難擁有好睡眠的,尤其是當經濟艙客人較多的時候,更會因為空間擁擠、人多噪音大等原因而無法好好入睡。這時候,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能夠讓飛行旅程更舒適的裝備,比如眼罩、耳罩、舒適的旅行枕頭、拖鞋等,如果有需要,還可以在這些裝備上灑幾滴薰衣草精油,薰衣草是一種溫和的鎮靜劑,能促進使用者快速放松,并進入深度睡眠。
有效方式3:
飲食調整讓腸胃先適應時差
出門在外不比在家里,幾乎頓頓都要在外面吃,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胃脹氣、腹瀉等也是時差癥帶來的反應之一,因此在出發前,就要提前調整好飲食結構,盡量以清淡為主,尤其是在飛機上,不能暴飲暴食,這樣也不利于在飛機上入睡。此外,大人可以在到達目的地之后立刻一次性地按照當地的進餐時間來吃飯,如果能夠先讓腸胃適應時差,那么也有助于快速克服時差癥的困擾。
有效方式4:
不要讓孩子太興奮
全家出游時,孩子是重點照顧對象,但孩子往往會因為旅途過于興奮導致過分疲累,因而產生更加嚴重的時差反應。作為家長,在旅程開始時就要盡量多照顧孩子,比如讓他們不要因為搭乘國際航班而太過興奮,可以像在家中一樣,給孩子帶一些故事書,或是讓孩子觀賞一段飛機上可以選擇的卡通片視頻,這樣能夠讓孩子的注意力相對集中,不會因為好奇而導致興奮過度,最終無法在飛機上入睡。一般來說,孩子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家長要幫助孩子調整作息,該睡覺時要求孩子一定要努力睡著,如果在旅程中孩子覺得太累,也不妨在白天里多找機會讓他們睡多點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讓時差對孩子身體的損害減到最小,在到達目的地的一兩天之后,經過循序漸進的調整,孩子也一般會很快適應當地的生物鐘,有精力快樂地投入到在當地的游玩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