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城市有N種風景,那么,觀察城市的方式就有N+1種(因為人類的想象力永遠比現實更寬闊自由)。比如,有些人透過建筑,有些人透過街道,有些人透過鬧市,還有一些人,在Citywalker群體中屬于特立獨行者,他們通過走訪一家家書店,體驗城市的前世今生、滄桑變化,以及嵌入其中的文化脈絡。難怪有人把書店喚作“城市的眼睛”,看這雙眼睛所映射的景象、用這雙眼睛看見更多彩的景象。
喧囂里的沉靜
85后雅倩就是這樣一名Citywalker,多年來,她游走于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廈門等城市。去到一座新城市,別人熱衷于購物、逛景點,她卻尋找著散落于繁華角落的獨立書店。很長一段時間里,她要么在書店,要么在去書店的路上。
書店是“城市的眼睛”
雅倩認為,書店之于城市意味著安頓靈魂的處所,“城市是喧鬧而浮躁的,書店則是安靜而充實的。”
初次走進石家莊的嘟嘟書屋,是個雨天。推開古舊的木門,雅倩看見店主正研究圍棋,心無旁騖,門外的擾攘完全與之無關。小小的書店內,唯有落子聲和雨敲打玻璃窗發出的聲響。此情此景雅倩銘記于心,“我并不只是買走一本書,而是收獲了一份懷想和沉靜。”
在季風書園亦有類似的感覺。“它開在地鐵站廳內,外面是呼嘯而過的地鐵和步履匆匆的人群,里面卻書香四溢,十分寧靜。”季風也是雅倩在上海結識的第一家書店,盡管已很熟悉,每次路過,依然會去店里轉轉。不久以后,季風要從一號線陜西南路站搬到十號線上海圖書館站,但雅倩說,她不離不棄。
城市因大學而有品位,大學又豈能沒有書店?曾在華師大閔行校區就讀的雅倩,是季風閔行店的常客。“和陜南路總店相比,季風閔行店多了幾分校園墨香的浸染,擁有更多長相廝守的陪伴。”那兒的店員也很親切,理解囊中羞澀的學子。雅倩覺得,如果沒有季風,閔行校區就真的是“閔大荒”了。
一同成長
到搬遷之前,季風在地鐵站已堅守了15年,默默伴隨著上海。雅倩想,有這么一家書店的城市是幸福的。事實上,書店是城市成長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雅倩出生于河北滄州,是濱海小城。她印象里,家不遠處有一家新華書店,一樓賣文具,二樓賣書。這形成了雅倩對書店最初的理解:品種“大而全”,什么書都有。念高中時附近也有些書店,但以賣教輔書為主。
2006年雅倩到石家莊念大學。石家莊有河北省圖書批發中心,4層樓,“是圖書集散地,都是書店,平均六七折。”雅倩常去其中一家名為“春風”的書店。他家的書按出版社分類,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譯林、上海古籍等不同城市的出版社各有專柜,仿佛是“微型世界”,可從中窺探中國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