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住的湛山花園酒店到湛山寺,只有一個丁字路口的距離。捏影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人動起來,減肥,早餐后離會議還有個把小時,去轉一圈。
印象中的湛山寺,年代并不久遠,包括七級浮屠在內,不過幾十載的光景,但是廟不在古,有德即行。因此還是懷著肅肅的心境,在塔剎前行禮。
99年,我在當時的青島美校借讀上大一,閑時經常到湛山寺看看,幾無信仰,爬墻而入,只覺得那種靜靜的氣氛,感人。工作后,表妹家里的位八旬老嫗,是湛山寺的信眾,老人性格極溫和,食素,一顆佛心,一生從事教育事業,不婚主義。我與她僅有的一次見面很是感慨:如此高齡,身體狀況不錯,唇紅齒白的,握手的右手溫軟的像十七八的女孩,不夸張。老嫗每早晚都到湛山寺修習,看來得到菩薩庇護。那時候小舅喉癌病入膏肓,五十多歲的人已形如枯槁,更是無限感慨。
我當時曾好奇的進入她的房間,獨立廚房極潔凈,衣被遠遠就透著肥皂的芳香,看來老嫗從內到外都一塵不染。
闊別十四年后,如今的湛山寺規模更大,香火更旺。有的市民和游客在塔剎下合手轉塔,一臉虔誠。年三十至初一,前來許愿祈福的市民將周邊道路徹底淹沒,可見民心的力量。
14個春秋之后,塔剎風采如舊。很喜歡逆光或者測光拍攝它,那光線折射的光斑似是神秘的佛光,總給人以意外之喜。還有那門口的“阿彌陀佛”,明哲長老寫的,如今他已經圓寂了,但在信眾的嘴上和心靈中不會死,金光“阿彌陀佛”的上面,是瓦藍瓦藍的天空,每個人頭頂都有這么一片天空,很欣喜,它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