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也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原本是人們夏季驅除瘟疫的節日,后來為了紀念屈原投江,而逐漸形成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經典習俗。如今,端午節早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國家的法定假日之一。今天的人們在紀念傳統之余,更多的選擇走出家門,到他處過端午,去感受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趁著這個端午節走出去體驗一下民俗風情吧,同程小編為你整理了各地關于端午的民俗風情,趕緊收藏吧。
端午出游推薦:粽城飄香
嘉興粽子,遐邇聞名。平日里,粽子就是隨處可見的小吃,到了端午,這里更是成了粽子的狂歡節。除了品嘗粽子,也可到烏鎮西塘去體驗古鎮的端午風情。
必去:嘉興 烏鎮 西塘
嘉興端午習俗活動發端于南宋時期,至明清時達到鼎盛。據《嘉興府志》記載: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重游煙雨樓,龍舟競渡掀起高潮。除了南湖群龍飛百舸爭流的龍舟競渡外,民間還流行插“健符”、祭嫘祖、懸鐘馗、跳鐘馗舞、關帝畫像、寫“王”字、送百蟲、吃粽子等,豐富多彩民俗活動形成嘉興端午節一道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景線。
祭嫘祖
與其他地方端午習俗相比,嘉興的端午習俗地域特色鮮明,主要是祭祀蠶神嫘祖。端午節正是春蠶收獲的季節,因而嘉興有謝蠶花的習俗,俗稱“蠶花利市”。這一天,南湖周邊的蠶民都會帶著祭品到南湖煙雨樓的大士閣祭嫘祖,同時,周邊的村民也會在這一天將各自的龍舟劃到南湖來競渡娛神。競渡前先將龍頭抬到嫘祖前像前祭拜,感謝蠶神帶來了豐收。當天晚上,還要點燭焚香,將雞、豬頭等擺放在神位前,舉家磕拜“蠶花利市”。結束后,再犒勞自己,俗稱“吃蠶花飯”。
龍舟賽
南湖,位于嘉興市內城東南,古稱滮湖、馬湖、東湖或東南湖,近又稱鴛鴦湖,是嘉興最為著名的湖泊。南湖觀競渡,自古就是嘉興端午節最具特色的信仰習俗和民間賽事活動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嘉興的《秀水縣志》、《煙雨樓史話》和《古禾雜識》等都有對南湖賽龍舟盛況的記載。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間則達到了鼎盛時期。當時的詩人馬學乾、吳錫麟等還在煙雨樓上目睹比賽場景后寫下《煙雨樓觀競渡》和《五日南湖觀競渡》等詩歌。嘉興籍的朱彝尊也留下詩句:“勝日銜杯罷,輕舟解纜初。盡傳迎伍君,不比吊三閭。”端午期間,嘉興市在南湖舉行劃龍舟、水上拔河、搶荷花等活動,附近各地游人云集,連江蘇、錫、常、滬、杭之地的游人也前來參與助興,四鄉人士更是蜂涌而至,觀賞這一民俗盛會,現已成為一項全國性龍舟大賽。
紀念伍子胥
嘉興端午習俗具有“吳越文化”、“稻作文化”和“水鄉澤國”的深厚背景,凸現了江南水鄉獨特的傳統文化,歷經千百年的傳承演繹,蔚為民俗文化的洋洋大觀。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嘉興是吳越交戰之地,吳國大將伍子胥曾在這里屯軍練兵,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嘉興端午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紀念伍子胥。清初詩人朱彝尊在《午日吳門觀競渡》一詩中寫道:“勝日銜杯罷,輕舟解纜初;盡傳迎伍君,不比吊三閭。”可見嘉興的端午競渡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且規模不亞于楚地的吊屈原。
端午出游推薦:龍舟競渡
想要體驗傳統的端午節氛圍,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觀看一場別開生面的龍舟競賽。龍舟賽最早是古越祭水神的祭祀儀式,其后演變為紀念屈原的活動。
必去:湛江 淚羅 鳳凰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以我國中部及南部地方為主,但在其他地方也十分普遍,宋朝的張岱曾經用怒、悍、絢、愣、節、危、險七個字來形容它的精彩。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湛江
如今,國內不少城市在端午期間都會舉辦龍舟競賽,且賽事如火如荼,場面極為壯觀。如果你不想看千篇一律的傳統龍舟賽,那么建議去湛江走一趟。湛江的龍舟賽與眾不同的“賣點”就是在海上舉辦,自然廣受關注。
湛江市海上賽龍舟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民俗文化,湛江市從07年開始在金沙灣觀海長廊海域舉辦了首屆湛江國際龍舟邀請賽,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六屆,2013第七屆湛江海上龍舟邀請賽也將于6月12日端午節在金沙灣海灣舉行。
除此之外,湛江龍舟賽備受矚目的原因還在于參賽團隊的國際性,根據以往參賽的數據顯示,每年的參賽團隊包括來自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香港、澳門等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龍舟隊,影響非凡。而今年,過去幾年的精彩國際龍舟賽將繼續在湛江海上上演。
盡管同樣是為了慶賀端午而舉辦的水上運動,但比起國內其他城市的地方龍舟賽,湛江市的國際龍舟賽更為氣勢磅礴。在現場,你能感受到的是其他地方龍舟賽所不能看到的場景,波瀾壯闊的大海、新鮮而狂放的海風、豪情萬丈的海內外龍舟賽手、震天的鑼鼓響、振聾發聵的歡呼加油聲、在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氛圍中,你會深刻感受到端午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