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是亞洲的古國之一,在前6世紀,尼泊爾人就已在加德滿都河谷一帶定居。神秘的尼泊爾擁有豐富的文化和宗教遺產、造型精美且可供印度教和佛教徒朝圣古典建筑,這里還有14個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公園,可供旅游者徒步和狩獵。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了穆斯唐洞窟。
持續了數世紀的秘密
作為北美印第安人在尼泊爾北部的前王國,穆斯唐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學之謎之一。它藏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被卡利甘達基河所隔斷,擁有近乎1萬個人工洞窟。在20世紀90年代中葉,來自尼泊爾和科隆大學的考古學家們走進這座層層疊疊的洞窟,開始了他們的探索。他們發現了很多至少有2000年歷史的尸體。從那以后,更多的考古隊開始調查更高的洞窟,但是沒有一個人調查出是誰建造了這些洞窟。這幅圖中,一個喇嘛正牽著他的馬走過附近的Samdzong村。
從墳墓到民房
科學家們把穆斯唐上部的洞窟分為3個時期。早在公元前1000年,這些洞窟被用作埋葬室,也就是墳墓。在10世紀時期,因這個地區的經常性戰亂,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人們搬到了這些洞窟了,把它們變成了住房。但在15世紀之前,人們搬回了自己的村子,洞窟就變成了人們冥想的地方、軍事監視哨和人們的儲物倉。
垂直的旅行(vertical voyage)
直到1992年,因其敏感的地理位置——西藏邊界,穆斯唐上部對旅行者還是不開放的。但是由于Samdzong村領導們對洞窟的保護,現在允許每年可以有1000名旅行者可以走進這片干旱有偏遠的地區。出了穆斯唐Jomsom機場,再走15分鐘左右就到了穆斯唐生態博物館(Mustang Eco Museum),這里展出了洞窟中發掘的一些飾物、骨骼和吊墜。在穆斯唐進行高海拔環境與沙漠間旅行,探索這個地區保存完好的絕妙風景,這些都吸引著優秀的旅行者們。
慣有的埋葬形式
2010年,一個有登山者和考古學家組成的隊伍在Samdzong村最大的兩個洞窟中發現了27具人體遺骸。這些相對完整的骨骼——從3世紀到8世紀,在佛教進入穆斯唐之前——骨骼上都有明顯的刮刻記號?茖W家認為這樣的埋葬儀式可能與佛教的天葬有關:至今,當穆斯唐人死后,遺體都會被分成塊,任禿鷲抓食。
埋藏的寶藏
一個考古學家吹開了古時手稿殘頁上的灰塵——這是在穆斯唐洞窟中發現額8000份有文字記載的殘頁之一。這些殘頁可以追溯到15世紀,涵蓋了從藏傳佛教學說到法律事項不等的不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