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遙遠歲月的人文化石
數(shù)不清的歷史文化遺存,古老的城門,斑駁的城墻,巍峨的廟堂,千年的古樹,寂靜的古巷,爬滿青苔的深宅,這些都訴說著曲阜的輝煌與榮耀。
今天的人們, 早已習(xí)慣了用“孔子故里, 東方圣城”來定位曲阜, 既宏大又簡潔, 這是現(xiàn)代人的視野極限,也很符合現(xiàn)代文明快餐文化的審美取向。但曲阜絕不是這樣的簡單直白,易于解讀。其實,曲阜還是通往中華民族遙遠而隱秘歲月的入口,是整個中華民族向回溯望的起點,因為曲阜與中華民族童年時光的淵源實在是太緊密了。在這條時光隧道里的曲阜影像,五彩繽紛,婉約迷人,瑰麗神奇,攝人魂魄。
今天, 在任何一本介紹曲阜旅游的小冊子上,你都可以找到關(guān)于曲阜歷史、關(guān)于孔子事跡的詳細描述。當我們今天回眸曲阜時,會覺得它是一個關(guān)于文化的概念,一個模糊的歷史背影,一尊混沌的人文化石,一首無法完全聽懂的遠古歌謠。曲阜太古老了。
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動的蹤跡,其中三人在此定都。
5000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誕生在曲阜壽丘;神農(nóng)炎帝營都陳徙曲阜,居住的“大庭氏之墟”;軒轅黃帝之子少昊建都于此;舜作什器于壽丘。3500年前,人類進入文明史以后,曲阜在商代為奄國,并一度為商王朝的首都。
3000年前,曲阜為周代魯國都城,是當時除首都鎬京以外文化最為發(fā)達的中心城市。考古發(fā)掘探明,魯國故城面積約7平方公里,宮城、南門和祭壇構(gòu)成的中軸線是我國城市建筑史上出現(xiàn)最早的一條中軸線。
兩漢時曲阜分別為魯王、東海王國都。古魯國至公元前249年為楚所滅,歷經(jīng)870余年魯國史的興衰,既有作為東方政治文化中心而威懾四方的鼎盛世代,也有江河日下,風(fēng)雨飄搖,大廈將傾的歷史衰變。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正是“禮樂崩壞,群雄爭霸”的歷史大變局時期,處于古魯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歷史轉(zhuǎn)折點上。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為曲阜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chǎn)。境內(nèi)現(xiàn)存800余處各類文化遺存,其中,金元明清古建筑1300多間,西漢以來歷代碑刻5000余塊,古樹名木17000余株,庫藏文物11萬余件,孔府明清文書檔案26萬余件。
今天的曲阜,守望著古老的精神家園。184處各級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先后榮獲了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首批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中國旅游競爭力百強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孔廟、孔府、孔林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明故城(三孔)景區(qū)被評為中國首批5A級景區(qū);祭孔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曲阜。不同的時代,又擁有同一個曲阜。今天, 就讓我們再次踏上這片圣土,用放飛的心靈,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探尋孔子心中的理想王國的面容,復(fù)原曲阜那令人心醉神迷、回腸蕩氣和刻骨銘心的歷史面孔吧。
曲阜的城市名片“三孔”
世界上最古老的廟宇,金碧輝煌,古木蔽天,鷺鷥盤桓,天籟和鳴,一派天人合一的迷人景象;在這里,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將相、鴻儒碩學(xué)、文人墨客三拜九叩,頂禮膜拜;在這里,悠悠兩千多年,悠長凝重的頌樂從未間斷。
在曲阜浩瀚的文物古跡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還是孔廟、孔府、孔林,并稱“三孔”。它是一組與孔子文化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建筑群,是后世人們追思孔子、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承載孔子思想、延展儒家文化的載體。
巍峨肅穆的孔廟
孔廟是歷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世界上現(xiàn)有大大小小數(shù)以千計的孔廟,曲阜孔廟是立廟最早、歷時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廟宇。它位于曲阜城中央,緊挨著孔子當年居住的茅草住宅。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筑特色, 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筑群。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曲阜孔廟建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將孔子生前“廟屋三間”辟立為廟,陳列孔子生前使用過的衣、冠、琴、車、書,春秋兩季依時祭祀,開啟了祭孔的歷史大幕。
至漢武帝時“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shù)”,孔子思想便一躍成為國家的正統(tǒng)文化,孔廟也納入了國家管理范圍。此后兩千多年,孔子思想為歷代王朝競相尊崇,頂禮膜拜,祭祀香火越來越旺。
現(xiàn)在的孔廟基本格局是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形成的。到了清代,又經(jīng)過多次重修,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占地面積230多畝,主要建筑包括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和十七座碑亭,共466間,各種門坊57座,古樹1700余株,碑碣2200余塊,南北長達1300多米。
規(guī)模宏大的孔廟堪稱是孔子“ 中庸”、“禮秩”思想在建筑上的完美體現(xiàn)。孔廟主體部分前后九進院落,中貫軸線,左右對稱,布局嚴謹。正殿前設(shè)五座大門,比附天子宮室五門之制;四隅建角樓,比附王者宮室角隅之制。如此規(guī)模的建筑群, 卻巧用主側(cè)、高低、大小、簡繁、多少、華樸與明暗等概念與手法,既寓含了思想理念,又塑造了建筑之美,借以詮釋諸如和諧、協(xié)調(diào)、對稱、主次和秩序等儒家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