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點介紹
坑口村位于安徽省祁門縣閃里鎮,距祁門縣城40公里。坑口古名竹溪,又名竹源,因地勢低洼,呈鍋狀而得名,坑口現分為坑口古村和銅鑼灣開發區。坑口村依山而建,房宅呈梯狀分布,高低錯落有致。村中多小巷,小巷皆青一色石板鋪筑,小巷不寬,兩側的房屋粉墻黛瓦,多為徽派建筑。村東西北三面岡阜環翠,文閃河呈S形繞村而過,下注江西楊春河。兩岸古木翠竹,郁郁蔥蔥,山光樹影,倒映水中,村內房屋林立,粉墻黛瓦,古樹參天,徜徉在古老的巷道,仿佛置身于古人美麗的畫卷。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閃里鎮坑口村 門票:無
一曲升平 作者:雄州美思
景點介紹
坑口古亭
村東水口古木參天,林木蔭翳之下有一古亭,為舊時往來行人的休憩之所。古亭為磚木結構,典雅古樸,這里曾留下了著名影星盧奇、傅學誠、張燕的足跡,當年拍攝《大轉折》影片時這兒就是一個場景。穿越古亭有數株高大的櫧樹,其一立于道旁粗約三人合抱,枝柯橫逸直探河的對岸。
陳氏宗祠
坑口"陳氏宗祠"建于宋,由陳氏十五世祖萬八公召集陳氏弟子共同建造,于明萬歷二年(1574年)重修,至今有432年。宗祠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工藝精湛,氣勢宏偉。陳氏祠堂不僅僅屬于坑口村民,還包括由此遷居它鄉的陳氏族人。宗祠前方正中是石板道,兩側是青一色的鵝卵石路面。祠前有圓形石礎四座,石礎置放方墩之上,上刻錄的"恩進士"等字樣依稀可辨,此礎專為南宋進士陳樾而造。
祠前廣場是古時的水碼頭。文閃河匯上游諸水直通江西省景德鎮,于祠前成一泓清潭。古祠徽雕所用材料多由水路運來,據記載這碼頭曾"日捎百船,夜宿百客",興盛幾代。
古戲臺
坑口村中的"會源堂古戲臺"和 附近的"敦典堂古戲臺"為第六批國保單位。"會源堂古戲臺"座落于縣西閃里鎮坑口村。祠堂始建于明萬歷15年(1587),后由陳枝山兄弟重建,享堂為民國11年(1922)重建。會源堂由戲臺、享堂、寢堂三部分組成,總面積600平方米。古戲臺坐南朝北,面積97.44平方米,兩廂看臺及天井206.56平方米。
從坑口村西行約3000米,便到了潘村,這里完整保存有敦典堂、嘉會堂兩座古戲臺"敦典堂古戲臺"。敦典堂古戲臺坐南朝北,由門樓、戲臺、廊廡和祠堂內享堂、寢樓組成,總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戲臺、天井及廊廡面積170平方米。嘉會堂古戲臺坐北朝南,共三進三開間。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間,現存前進古戲臺及后進寢堂部分。祠堂占地面積為505平方米,由門廳、戲臺、邊廊樓上廂房、前天井、耳門、享堂、后天井、寢殿、樓上堂等組成。該祠屬于徽州傳統的祠堂與戲臺相結合的范例之一。
騎鹿閣
坑口村口有一座"騎鹿閣",顯得威武而氣派,傳說"騎鹿閣"三字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所題。 宋欽宗靖康年間,金人南犯、北宋滅亡、南宋偏安,國家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傳說宋欽宗有天做了一個夢,與仙翁一道騎鹿南巡,他們下棋、聊天,在經過祁門坑口時,被這里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所陶醉,而當時岳飛正在坑口安營,于是便下圣旨叫岳飛建造一個"騎鹿閣"城樓,城樓建好后文武百官經過這里都要下轎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