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從江西省界邊的小村子嚴臺,沿一條不知名的河行進,河岸邊油菜花和綠芭蕉的短暫變化間就到了安徽境內的第一個村莊,一道宛若玉帶清澈秀麗的文閃河,一幢幢粉墻黛瓦的古民居,形成一幅"水繞古村莊,銅鑼聚萬兩"的優美畫卷,這里就是“中國古戲臺之鄉”的祁門縣坑口村,這里也被稱作皖南根藝。清晨,漫步在坑口村悠悠古道上,我仿佛成了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站在河邊,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野鴨河中戲耍水,白鷺天上飛過,,一幅田園般的畫面呈現在我面前。
█ 游記正文:
取名叫坑口的地方許多,黃山市就有兩個,南方多山區,也許是地形特征的緣故。從江西省界邊的小村子嚴臺,沿一條不知名的河行進,河岸邊油菜花和綠芭蕉的短暫變化間就到了安徽境內的第一個村莊,一道宛若玉帶清澈秀麗的文閃河,一幢幢粉墻黛瓦的古民居,形成一幅"水繞古村莊,銅鑼聚萬兩"的優美畫卷,這里就是“中國古戲臺之鄉”的祁門縣坑口村,這里也被稱作皖南根藝。清晨,漫步在坑口村悠悠古道上,我仿佛成了一個婉約的江南女子。站在河邊,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野鴨河中戲耍水,白鷺天上飛過,一幅田園般的畫面呈現在我面前。
從遠處望去,群山環抱中的坑口村城樓騎鹿閣顯得威武而氣派。城樓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題的詞。宋欽宗靖康年間,金人南犯、北宋滅亡、南宋偏安,國家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傳說宋欽宗有天做了一個夢,與一騎鹿仙翁下棋、聊天,并與仙翁一道騎鹿南巡,在經過閃里鎮坑口時,被這里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所陶醉,而當時岳飛正打仗安營在坑口村,于是便下圣旨叫岳飛建造一個城樓,并題詞為"騎鹿閣"。因為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古時的文武百官經過這里都要下轎下馬。
我漫步在河邊青石板上,站在河邊,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不時有野鴨穿水而過,兩邊有白鷺飛過,一幅古樸優美的畫面呈現在我面前。村中心是陳氏祠堂,宗祠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工藝精湛,氣勢宏偉。祠前"放生池"碑是一塊禁捕魚碑,曾有詩贊"七水源流到竹溪,深潭光映似玻璃。金梭玉尺臨淵羨,不許漁翁把釣躋。"記載了古人注重生態的保護,值得后人學習借鑒。"先祖是皇"記載著陳氏的源由。三副木制對聯也記載著祁西竹源派來龍去脈。上聯表明了陳氏先祖為王之事、忠孝之家風、禮儀傳家之道;中聯表明了穎川陳姓鼻祖為陳實(shi);下聯講述了祁西竹源派來自豫章及在竹源坑口定居時間。
祠前廣場是古時的水碼頭。文閃河匯上游諸水直通江西省景德鎮,于祠前成一泓清潭。古祠徽雕所用材料多由水路運來,據記載這碼頭曾"日捎百船,夜宿百客",興盛幾代。祠堂的后面就是著名的會源堂古戲臺,"會源堂"是竹源陳氏分祠,始建于明萬歷十五年,相傳由典叔所承建,典叔是村中有名的工匠,當時坑口村民為考驗他,限其三日完工,號稱三天工程。如此浩大的工程豈能三天建成?明擺著是強人所難。典叔無奈,心生一計,找來木工天福、石工天壽、磚工天生,四人叮叮咚咚地干了起來。三日眨眼便過,族人責問,典叔便說:"有天福、天壽、天生這三個"天",豈不是三天工程?"族人無言,便由他慢慢地建造。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但由此足見坑口人超凡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會源堂戲臺后壁即祠堂南墻不設大門,是該祠一大特點,此種設計徽派建筑中并不多見。據說這種設計為了方便百姓看戲,人從祠堂側門出入,不影響演出。另一迷信說法是開門見河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