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抽離于世事,去過真正遠離繁蕪的隱士生活,不如擇三五日,宅在一家寧靜致遠的度假村里,開啟短暫而有效的隱遁旅行。東南亞,是我們為你選定的第一站目的地,這些度假村里有你對這段平和的“退隱假期”所設想出的一切。
一、我的避世圣土COMO Shambhala Estate
香巴拉(Shambhala)一詞出自梵語,意為極樂世界。在佛教中它被解釋為“理想圣土”,與基督教中的“天堂”同義。
我此行印尼巴厘島就是為了造訪這么一處以極樂世界和圣土所命名的酒店。
11 月的巴厘島已入雨季。從機場出來,駛入了登巴薩滾滾車流后半個多小時,汽車又進入了狹窄黑暗的鄉間小路。
我問司機還需要多久才能到酒店,他瞄了一眼儀表盤上的時鐘:“至少還得走40分鐘。”在穿過了一條狹小的村中小道后司機回頭說:“我們的酒店其實在巴厘島中部的叢林里,阿勇河就從它邊上流過。
四周全是村莊和稻田。”當汽車最終下了鄉間公路拐上一條小岔道時,我瞥見了COMO Shambhala Estate 酒店(www.cse.como.bz)的指示牌。在穿過許多個小村莊的中心后,我的眼前豁然一亮,一座燈光柔和的建筑隱蔽在一片綠意濃濃的樹影里,車又拐了幾個彎便停下了。
原來這是酒店的大堂,背后的綠地上是連成大片的人工水面,被月光亮亮地映照著。
第二天一早,一縷暖洋洋的晨光灑入了我的睡房。徹底睜開眼后我才意識到,除了這縷晨光,其實將我喚醒的是由遠而近、由強及弱,層次豐富的許多種鳥叫聲和一種斷斷續續的噼啪聲響。
我翻身下床,這才發現昨夜竟是敞著門入睡的。而敞著的不但是前門,后門我也根本沒關。就在這一刻我發現自己住的房子不但有個灑滿朝陽的前院,還有個鋪著硬木地板的后院。我從臥室穿過客廳,再走過地面安裝了猶如一座泳池般浴缸的龐大盥洗室,最后來到了后院,原來那噼啪的聲響是從這里傳來的:后院有兩棵巨大的荔枝樹,枝頭上鳥兒一展翅,那些成熟的果實便掉落下來,在后院里落滿了一地。我小心翼翼地繞過這滿地果實,探頭一看,原來后院的露臺連接著環繞屋子的私人泳池,我可以由此直接步入水中!一步步踏入泳池,雖說身處熱帶,但清晨的戶外泳池里還藏著一股驚人的涼意。待我猛吸一口氣潛入水中后便心想,這么一個隱秘浪漫的所在,讓我一人來住是不是太浪費了?
于是想到了前幾個星期還在為去何處度蜜月而發愁的美國朋友史提夫,心想應該這就給他打個電話,通報這處隱藏在巴厘島深處的神秘所在。而史提夫即將迎娶的新娘Holly 更是一個“SPA迷”,而COMO Shambhala Estate 所提供的20 多種SPA 療程可謂集歐亞精華之大成,8 位掌握針灸、太極和水療等多種治療手段的理療師, 定會滿足她始終追求的放松身心的愿望。除了SPA 療程,COMO Shambhala Estate 酒店提供的另一特色服務便是叢林健行、激流漂流、山地自行車等戶外活動。而其中的瑜伽課程似乎又是對每一位入住客人都極具吸引力的一個健身活動。
去吃早餐的路上我才有機會好好檢視一下酒店的整體環境。酒店只有30 間客房(含套房),分布在一片占地23 英畝兼有廣袤叢林和稻田的區域中。走出我住的Retreat Villa 小院,往左是酒店的健身中心,往右是一條一百來米長的“甬道”,“甬道”的頂部長出的大片綠葉植物為它搭起了兩條綠色的遮陽墻。健身中心“漂浮”在一大片水面上,我遠遠看到在它的二樓已有人在上瑜伽課了。
此外,在滿目綠意中便不再有另一個人,要不是那幾個上瑜伽課的“學生”,我真有一種“只有我自己住在這里”的錯覺。而往后的兩天中我發現,我能見到其他住客的時間只有早餐和晚餐時刻,或許大家都以為自己是唯一的住客,見到其他人時似乎都有些“意外”。
酒店為住客安排有管家服務。我的管家叫迪卡,只要我拿起電話撥“1”就能隨時找到迪卡,而每次我剛放下電話,迪卡保證已經按響了我的門鈴。盡管我此前已經在歐洲的酒店中領教過管家服務的優勢,但迪卡所提供的服務之積極、范圍之廣泛卻是我從未領教過的。除了安排我在白天外出時需要的車輛,他也負責通知餐廳我的就餐時間并吩咐餐飲部在半夜里給我送來一杯叫“文化震驚”的混合果汁。入住酒店的第二天我發現酒店外的村莊里有百姓聚集,便致電迪卡詢問,他說去打聽一下再回復我。
不一會兒他就出現在我的門外:“村里正要舉行祭奠,此后還會有斗雞,你若想看我可以安排。”迪卡說。
后來我發現,用酒店的管家服務有點兒像坐飛機的頭等艙:體驗過一次便欲罷不能了。不容錯過 COMO Shambhala Estate 除了提供當地傳統美食外,健康餐飲更是與其SPA療程相呼應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內容。比如其菜單中健康生食“Raw Food” 和以各種巴厘島特產的新鮮水果制作的混合鮮果汁,能讓人體驗到維他命和植物纖維也可以為人提供充裕和鮮活的日常能量。然而更可貴的是酒店餐飲中并不排斥動物蛋白,比如那道參巴醬龍蝦(Sambal Lobster)和由雞肉、腌魚和豆腐組成的口味傳統的印尼沙爹,便是酒店廚師們在遵循印尼傳統美味的基礎上所改革創新出的菜品。
而那道以芒果和西番蓮唱主角,夏威夷果和椰肉為配角的芒果“奶酪蛋糕”更是甜點食譜上的神來之筆。
二、仙島奇緣Yao Noi Six Senses
黃昏的時候,我們坐快船從普吉島碼頭出發,開往40 分鐘航程以外的Yao Noi 島,就此開始了一次從城市逃離至度假島,再從度假島逃離至“仙境島”的體驗。這種行徑真的并不尋常,搭乘同一艘快船的還有和我們同路去第六感度假酒店(YaoNoi Six Senses,www.sixsenses.com)的一對英國夫婦,他們從倫敦出發,經新加坡到普吉,然后沒做任何停留就準備直接去Yao Noi 島。“酒店面朝海的那50 多棟別墅和島上有趣的小村子就足夠了,完全沒有了任何吵鬧的信息,我們要的就是這樣徹底逃開的假期。”當大多數游客津津有味地在普吉市中心逛著紀念品時,我們一溜煙兒逃往更隱蔽的小島去。
剛好趕上日落的最后時刻,我們抵達了YaoNoi 島的碼頭,之前那對夫婦描述的別墅正映著晚霞望海排列在半山上,星星點點的燈光看著舒服極了。酒店的沙灘小巴士已經在碼頭等候,酒店的私人管家帶著我們曲曲折折地穿入樹林,一路爬到半山腰的第18 號別墅門口。一直都沒有機會體會到的“Home away from home(家以外的家)”的感覺從推開兩扇木門的那一刻出現了。正對著我們的是一個被熱帶森林包圍的寬大的無邊游泳池,我拎著鞋子走進院子,游泳池的兩邊一邊是一棟木頭搭建的別墅,另一邊是半露天的沙發座。管家熱情地幫我們打開房門,開始詳盡介紹這棟“三進”的別墅。“第一進”是主臥,敞亮的房間正中是一張紗帳籠著的雙人床,四周通體的玻璃墻,映出室外的森林和泳池,再往里走入面積幾乎等大的“第二進”的空間是一個完整的浴室和化妝臺,彼時的燭光已經點燃在浴缸周圍的竹墻下,“第三進”便是露天的雙人淋浴,周圍的植物完全把這個淋浴空間和外界隔開。這樣的格局趨近于完美的情侶度假別墅,無可挑剔。
當時心里的念頭是:就在這房子里住下來不出去也沒有問題,我不再在乎外面的風景如何,只想腦袋空空,看日出,等日落。
說到等日落,管家告訴我們,在山頂上有一棟最大的別墅,原是酒店主人的家,但后來變成酒店的“日落屋”,專門為住在這里的情侶準備,可以提前預訂,在日落前住進去,享受一個私人的山頂獨立日落餐廳的晚餐、島上最大的私人泳池以及日落別墅的住宿。這個計劃推出之后,每天晚上,山頂的日落屋都有情侶入住,為這個小島平添了一份甜蜜的情愫。
在泰國境內的海島度假不可能不去體驗一下泰式SPA, Six Senses 擁有一個感官上難以復制的SPA 中心,一連串被木棧道連接起來的木屋里提供著不同療程的水療,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項叫“The Singing Bowl”,我更愿意叫它“不得不忘掉所有事的碗”,據說這種治愈的方式源于西藏,在印度也能見到。先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從10 個不同的缽中挑選一個聲音最好聽的,然后水療師就會把被選擇的缽放在你的后背,接下來的60 分鐘里,我其實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真是什么都不記得,只有幾個單音在震,感覺像是熟睡了一整夜。其實它是根據每個人和缽之間聲響的共振來做了一次深度催眠,將身體徹底放松,忘記了所有的疲憊。不容錯過 在這家度假酒店里,有很多廚師自己的菜園,種植著各種香草、蔬菜和水果,餐廳里的菜大部分都采摘于這些有機菜園。的確是水土豐饒的土地,種類繁多的香草,只需要播種就能很快生根發芽,這真是老天賞飯吃。為了能夠滿足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換的菜單,這些菜園種植的品種也隔一段時間更換一次,不僅提供了新鮮的食材,它們也是客人在散步時能偶遇的閑趣。
為了裝扮這些菜園,酒店的主人還精心打扮了不同穿著的稻草人看田,引來路過的人不由自主湊上去合影。這并不可笑,在城市里住久的人,來到田間就會有這般不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