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城河全線通航讓濟南人近百年來船游泉城的夢想成為現實,而小清河通航后也豐富了泉城水上旅游觀光的資源和線路。但是目前這兩條乘船游泉城線路還不能對接,因為中濼河航道遲遲未能開工。記者了解到,隨著拆遷工作的推進,明年中濼河航道有望開工,該航道打通后,游船就能從護城河進入小清河順流直下來到華山,從而讓乘船泉水游變成泛舟山水游。
中濼河航道從北園立交向北延伸
據了解,要實現大明湖與小清河的連接,中間需挖通中濼河,經過北湖,再到小清河,工程總長2.3公里。由濟南市規劃局牽頭,濟南市水利局、公用局、園林局、旅游局、市小清河建設投融資管理中心等部門參加,濟南市曾開展了大明湖至小清河通航河道規劃方案研究。經過多方案比選,確定大明湖至小清河一線的連通方案為中線方案,即在水屯路西側新開挖一條河道。
通航線路走徑大致是:南起大明湖北側,利用現有的西濼河至膠濟鐵路北側后設船閘,向東北方向開挖新航道,穿過北園大街,在現在水屯路西側新開挖航道直至北湖(小清河),全長約2.3公里,其中新開挖河道長約1.8公里。規劃河道平均寬度30米,兩側各15-30米綠化帶。
非民居拆遷已完成,預計明年有望開工
據了解,濟南市園林局已完成通航區域現狀的摸底測繪和項目可行性的研究報告編制、立項等手續辦理,編制了水流分析報告,調整了規劃方案。昨天,濟南市園林局有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拆遷沒有完成,在2012年期間,大明湖與小清河的通航工程仍以前期工作為主,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沒有開工。如果明年能完成民居拆遷,工程有望能啟動。
據濱河新區指揮部有關人士介紹,大明湖小清河通航工程目前正在進行土地征收的摸底調查。北湖片區包括北湖、北湖南、北湖西(原柳云地塊)、北湖東(原七一路地塊)4個地塊,其中北湖西和北湖東地塊作為項目安置區。
北湖片區西到順河高架路、東到歷黃路、北到小清河、南到北園大街,是濱河新區核心區的一部分。在緊鄰小清河的南側,將規劃建一個北湖公園,占地400多畝。而隨著北湖開挖和通航河道的改造,周邊的邊莊片區也將隨之進行改造。
從泉水游升級成山水游
濟南市園林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華山腳下將通過擴挖的方式形成華山湖。如果實現大明湖與小清河的連接,再實現與華山湖的連接,濟南的水文章就做足了。北湖、鵲山龍湖這些湖泊的規劃建設都將為船游濟南提供更多的載體。
大明湖至小清河的航道全長2389米,打通之后將形成公共濱水空間,體現泉城風貌的水上旅游觀光線路。如果中濼河打通,游船可從大明湖經該河道進入小清河,然后從小清河順流而下,直達華山腳下。
一旦這一游覽線路打通,將改變游客不到濟南北城的現狀。長期以來,濟南老城區及南部的旅游資源相對集中,北部、東北部則相對缺乏。旅游界人士認為,大明湖與小清河通航將使得省城旅游的格局向北得到實質性延伸。全國優秀導游員張曉國表示,在歷史上,鵲山、華山等一直是比較繁華的區域,也是文人雅士聚集、郊游踏青的必選路線,但隨著水路斷航,成了傳說和導游口中的講解詞,而通航實現之后,可以再現“鵲華秋色”的意境,讓外地游客更好的領略濟南獨有的泉水特色和歷史文脈。記者任秀芳
相關新聞
護城河游船兩年發送游客30萬人次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任秀芳)截至今天,濟南護城河全線通航兩周年。記者昨日采訪時獲悉,兩年內護城河游船服務中心累計發船2萬多船次,發送游客約30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1500萬元。
護城河通航工程于2007年初開始實施,2010年12月29日護城河全線正式通航,標志著泉城特色標志區——泉水游覽景觀帶建成開放。整個工程歷時4年,航線全長6.9公里,水域面積8.4公頃。目前,護城河游船已實現公交式運營。經過兩年的發展,護城河游船服務中心現有游船近30艘,總客位達600余個,可以滿足不同游客的游覽需求,發船班次和頻率明顯提高,公交式運營模式已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