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秋色,流朱泄玉”。黃金周期間,臺兒莊古城共接待游客50.62萬人次,實現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文明”五統一的旅游目標。為慶祝偉大祖國的生日,臺兒莊古城舉辦以“普天同慶 非遺獻禮”為主題的非遺展演活動,集合了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非遺,為游客獻上了一處精彩絕倫的文化盛宴。同時,第二屆“魯風運河”美食節、ESP電競音樂嘉年華、臺兒莊古城第二屆菊花展,美食、美聲、美景美爆來襲,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盡情領略江北水鄉、運河古城的無限魅力,度過了一個安全有序、喜慶祥和的國慶假期。

  央視、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社、中新社、大眾日報、山東廣電、中國旅游報、齊魯晚報、中國青年網、山東省政務網、省旅發委微信、 澎湃新聞、網易、新浪等五十余家媒體發布臺兒莊古城豐富多彩的國慶活動。央視播發新聞4條;省臺播發新聞22條,10月5日山東電視臺5次報道臺兒莊古城舉辦的魯風運河美食節、非遺活動、體驗性活動。 新浪、網易、騰訊、澎湃新聞、閃電新聞直播三十余次,新浪山東以《普天同慶非遺獻禮臺兒莊古城歡樂多》為題直播當日突破108萬,網易山東以《普天同慶 非遺獻禮》為題直播,實時觀看人數達60萬+。   

  在郁家碼頭,馬頭琴和呼麥的表演,成功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欣賞。馬頭琴因琴頭雕有纖麗的馬頭而得名,其聲音純美甘潤,低音深沉,泛音清麗,旋律悠揚,富有情感色澤。而呼麥則是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蒙古人形象地稱之為“人聲馬頭琴”,利用自身的發聲器官,同時發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部,這一獨特的藝術名列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酒歌》《鴻雁》《萬馬奔騰》等曲目,游客們聽得如癡如醉。

  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一種大型古典音樂,匯集歌、詩、樂、舞、唱、奏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敘事性相結合的特點,表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絢麗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這種獨樹一幟的音樂在古城天后宮廣場隆重上演,廣大游客們欣賞到這種難得一見的表演。還有京西太平鼓、焦作太極拳、乾隆巡游臺兒莊、萬家小姐拋繡球、柳琴戲、南獅、皮影戲、雜技等異彩紛呈的演出活動,令游客們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光璀璨,運河兩岸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展示出夢幻般的意境。歷史遺存和現代時尚生活交融,水景與實景輪廓畢現,一船一櫓一伊人,一水一城一夢鄉,構成這座水鄉古城獨具魅力的風韻。游人徜徉在水街水巷,或賞燈夜游,或駐足小憩,于夜色中感受這座古城的繁華和靈動。

  古城全力以赴,為每一位游客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城內外重要路段節點,均有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為游客指引道路、提供景點介紹等信息。并聯合公安、交通、消防、城市管理等部門,在古城外圍的重要路口節點疏導交通、維持秩序、解答游客咨詢。針對游客高峰,臺兒莊古城增加應急停車場,開通臨時售票口、入園通道,在景區內每個路口、橋梁分別設置了客流疏散指示牌,保障了假期人流高峰期間景區秩序井然,保證了游客良好的體驗度。百余場演藝活動,千余名工作人員,貼心的保障,優質的服務,讓游客在這里得到了優質的體驗。

  游客們在臺兒莊古城感受中國優秀非遺文化,欣賞精彩迭出演出活動,觀看璀璨的五彩花燈,品味可口的運河美食,被這座文化古城所傾倒。國慶假日期間臺兒莊古城繼續執行對3000多萬全國全日制在校大學生門票免費政策,以及針對十八周歲以下青少年實行門票免費政策,吸引著大批大學生和青少年游客前來游玩、研學,臺兒莊古城成為今年“十一”黃金周最受歡迎的“紅色旅游景區榜眼”。在臺兒莊古城感受紅色旅游、崢嶸歲月的艱辛成為國慶出游的另一種體驗。

  另外,著名書畫藝術家田慶山、謝軍、張漢濤,身兼家國情懷,以畫筆抒寫情懷,用佳作助力慈善事業,貢獻藝術家的責任。近八百余幅書畫作品被購得,愛心人士紛紛和書畫藝術家合影留念,譜寫紅色日子里的慈善之歌。

  國慶節期間,非遺文化成為主角。臺兒莊就是融南匯北之地,多種文化在此匯聚。

  10月27日—29日,繼續奉上精彩文化盛筵。第七屆山東文博會分會場棗莊市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于臺兒莊古城舉辦。棗莊市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由棗莊市人民政府主辦,以“新時代 新動能 新創意 新發展”為主題,聚焦展示全市改革開放40年來文化改革發展成果,致力推動文化產業項目招商推介,積極搭建文化展示和交流貿易平臺,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文化經濟融合發展水平。

  (孔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