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黃河流域單跨最大橋——濟齊黃河公路大橋勝利合龍,預計今年7月份開放通車。屆時,濟南、德州、聊城“三市一體”交通網構建完善,黃河兩岸的濟南市與德州市將全面深化對接合作,發展山東省西部經濟意義重大。

  濟齊黃河公路大橋全長2287米,寬度為35.5米,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兩側設置有軌電車道。主橋橋型為雙塔雙索面鋼-混組合梁斜拉橋,在普通鋼混組合梁斜拉橋的基礎上,采用塔墩固結、塔梁分離半漂浮體系。其中索塔采用門式框架型結構,全高138米,索塔兩側扇形布置32對橙色斜拉索,寓意富足、快樂、幸福。大橋結構設計新穎,建設規模宏大,建成后將成為黃河流域單跨最大的斜拉橋。整座大橋雄姿颯颯,宛如一道陽光灑向黃河,為母親河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該橋索塔采用門式框架型結構,全高138m,分為上、中、下塔柱及上、下橫梁,具有“中間長,兩頭短”的特點。上、中塔柱連接處設上橫梁,上橫梁底端與索塔根部高差達120.5m,無法采用傳統“落地式鋼管支架”施工。根據現場實際施工情況,以牛腿支架、鋼桁主梁及預應力加強錨固措施為基礎,研制出復合式牛腿鋼桁支架系統,并采用整體吊裝技術,解決超高H形索塔大跨度上橫梁施工技術難題。

  該橋大橋橋面橫橋向設計寬度達35.5m,雙向6車道布置,兩側預留輕軌車道。雙邊箱鋼-混組合梁由鋼主梁、橫梁、小縱梁拼接形成鋼構架,構架上安裝預制橋面板,現澆膨脹混凝土濕接縫,與鋼梁上的抗剪栓釘形成整體。鋼梁各構件之間、梁段與梁段之間均采用高強螺栓連接,拼裝精度要求極高。

  該橋鋼梁起步段邊鋼箱長22m,內設7道橫梁,頂覆48塊橋面板。邊鋼箱內部構造復雜,縱橫向隔板、支座加勁板、阻尼器加勁板交錯布置,拼裝完成后總重量達460t??紤]技術特點及現場施工條件,以索塔承臺為基礎,研制出一種兼具“頂升-滑移”功能的支架,實現了起步段鋼梁邊跨拼裝,縱向牽拉到位的目標。

  鋼梁標準節段12.0m,最大梁段凈重217.4t。為防止鋼梁拼裝過程中對黃河行洪造成影響,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同時減少臨時鋼棧橋施工投入,通過比選、優化施工方案,研究出單構件“梁上運梁+旋轉懸拼”的鋼混組合梁懸臂拼裝施工工藝。

  面對施工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攻關,應用多項新技術保證大橋的順利施工。針對水中大直徑超長鉆孔樁施工難點,編制主墩鉆孔樁專項方案,合理組織,指導施工通過水下大方量混凝土施工精細化管理,并結合專業設備,采用優質PHP泥漿、加快成樁速度,減小擾動,增強泥漿護壁能力確保鉆孔樁混凝土連續灌注,保證成樁質量。在索塔大懸臂施工方面,技術人員通過在索塔控制截面布置傳感器,監測索塔應力及偏位狀態,并建立索塔施工過程有限元分析模型,計算索塔控制截面受力狀態,明確中塔柱主動橫撐安裝位置,從而改變索塔根部外側不良應力狀態。在斜拉索錨固區施工中,通過模擬錨固區預埋鋼板與索導管相對位置,地面精確組拼,整體吊裝,采用間接定位法,通過測量預埋板定位索導管,使索導管由勁性骨架固定牢固,避免澆筑時產生移位。

  經理部以橋梁技術研發為重點,以培養一批現代化橋梁技術人才推進橋梁技術創新,實現了對鋼混組合梁橋技術創新。在優化施工工藝、方案上做文章,涌現一批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成果。先后攻克了“大跨度索塔下橫梁落地式斜腿鋼桁支架”、“超高索塔大跨度上橫梁復合式牛腿鋼桁支架”、“豎向鋼筋整體式起升吊具”、“鋼梁起步段“頂升-滑移組合式”多功能倒梯形支架及施工方法”、“索塔內置鋼錨梁下承式吊具”等多項技術難題,并取得國家專利。目前,經理部QC小組完成國家專利7項,工法2項,2016年7月,項目部獲得全國質量管理一等獎。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相華 通訊員 崔世杰 貢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