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市區一夜市上,攤主掛起售賣的孔明燈,十分引人注目。
燃放孔明燈是元宵節祈福傳統習俗,但美好愿望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火災隱患。為了全市消防安全,18日,本報聯合消防部門向全市發起了倡議,呼吁廣大市民,元宵節期間不燃放孔明燈倡議引熱議,市民紛紛發表建議和想法,并承諾今年元宵節不放孔明燈。
“孔明燈若燒了蔬菜大棚,菜農會欲哭無淚!你許的愿,愿望沒成,也許成了別人的災難……今年元宵節,我承諾不燃放孔明燈。請網友們接力,做一位文明許愿人。”18日,記者從微信朋友圈、晚報熱線QQ群等觀察到,禁放孔明燈的倡議正在被網友們熱轉,紛紛呼吁不要燃放孔明燈。
“放孔明燈以前是樂趣,現在在城市危險太大,放不好就造成災難,確實不應該。”18日一大早,家住北城新區的李先生撥打熱線說。據李先生介紹,他今年60多歲了,現在已經兒孫滿堂,現居住地距離北城陽光沙灘不遠,對于燃放孔明燈,他似乎有著講不完的故事。
李先生告訴沂蒙晚報記者,他年輕的時候在農村長大,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能燃放孔明燈,那是多么興奮的事情。以前地方空曠,看到有人燃放孔明燈,幾乎全村的人都會去追,大家都會跑幾里路,從這個村一直跑到另外一個村,直到看著燈落下。
李先生稱,那時候地方空曠,不像現在居住在城市,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多,易燃物品也不少。“燃放孔明燈危險太大了。”李先生說,孔明燈屬高空明火飛行物,升空后不能控制,飛起來以后不一定落哪里,如果落到的地方是加油站、易燃易爆倉庫、住宅就可能會引起大火危及生命,后患無窮,“看到去年引發的火災,確實讓人心痛。為了讓我們過一個安全喜慶的元宵節,我支持倡議,承諾今年不放孔明燈。”
市民看法:逢節放燈只為“許愿”
為啥要放孔明燈,關于銷售、燃放孔明燈,市民如何看待呢?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17日傍晚6時許,記者在市區幾個夜市上看到,部分攤主已經將售賣的孔明燈掛了起來。“5元一個,10元3個。”一名售賣孔明燈的中年男子告訴記者,馬上就元宵節了,售賣孔明燈的生意也開始好起來。“這兩天還少些,馬上就多了,尤其是到正月十五晚上,更是熱銷,有多少都不夠賣。”對于燈內的燭火是否會引燃附近易燃物的問題,該男子說,“河邊的放飛地點比較空曠,孔明燈會飛到很高的空中隨著燭火的熄滅才會自然掉落,因此不用擔心什么。”
對于男子的說法,在附近逛街的劉大爺表示不認可。“孔明燈是有著很大火災隱患的東西,很容易帶著火苗到處亂飄引起火災,去年就發生多起火災,媒體上都報道了。”劉大爺的擔憂,得到了一些市民的贊同。
既然孔明燈存在安全隱患,為何還要燃放呢?“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現在還是一年之始,希望這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把愿望寫在燈上放飛,是圖一個好的寓意。”在河東區一夜市,正在給孩子購買孔明燈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基本上每年正月十五都會放燈,主要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之類的。
“我想在外地的男朋友了,所以放個孔明燈代表想念!”“家里有位親人去世了,我想放個孔明燈寄托哀思。”……隨后,記者又隨機采訪了10多名燃放過孔明燈的市民,大家對于放飛孔明燈的緣由各不相同,但對于安全問題和違規燃放所帶來的危害沒有過多考慮。
采訪中,記者了解,近年來每逢節日,放飛孔明燈許愿祈福的行為興盛。七夕節、元宵節,還有不少年輕人在西方情人節、圣誕節那天也會去湊個熱鬧。“我們也知道孔明燈有安全隱患,不過這個東西看起來挺好玩的,往年看到有人賣孔明燈,也會跟著買幾個放放!”采訪中,一市民這樣對記者說。
換一種文明許愿方式
點燃一盞孔明燈,許下美好的心愿。和愛人、朋友一起把它放飛,燈兒隨風悠悠飄上夜空。一盞、兩盞、三盞……夜幕下猶如繁星點點,絢爛醉人。一邊是沉浸在歡快的節日中的你,另一邊卻是提心吊膽時刻關注放燈行為的公安、消防等部門。
“燃放孔明燈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去年元宵節晚上,天上飄著很多孔明燈,我開車走在路上,突然一個滅掉的孔明燈從天而降落在車前擋風玻璃上,頓時什么都看不到了,我立刻緊急剎車,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還好沒有出什么事故。”對此,市民李女士氣憤地說,希望相關部門管一管,不要再燃放孔明燈了。
“升空后的孔明燈極易橫飄或者掉落,不但會引起災患,而且燃放孔明燈還容易造成城市污染,燃完的孔明燈落下后或掛在樹梢上、電線上,或落于屋頂及公園草地、市區道路上,影響城市形象。”采訪中,環衛工人張大姐向記者抱怨:“掉在地上的孔明燈還好打掃,要是掛在樹上,我們就很吃力,夠也夠不著,只能等下雨后掉下來。可是這樣的材料一碰到水就會粘在地上,更難清理。”
采訪中,許多市民、網友表示,過節的形式有很多,并不是非要放孔明燈,而是可以選擇更環保更安全的方式。“美好的祝愿有多種表達方式,孔明燈不一定實現你的愿望,我們可以換一種許愿方式,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元宵佳節。為了環境、為了安全!親,這已過時的習俗,就把它忘了吧!”網友“甜餅干”倡議說。
市民熱議:“不放孔明燈從我開始接力”
網友“誠信是金”:孔明燈會惹禍,我反對燃放孔明燈,我接力,讓社會更加安寧,讓人間無災難,希望大家轉起來。
市民李女士:浪漫的方式有多種,并不只是燃放孔明燈許愿。雖然有些孔明燈是阻燃材料,但有明火存在,依然有風險;即使燃放孔明燈,也盡量選擇草木較少的地方,不要在居民區燃放,畢竟燃放孔明燈有安全隱患。
網友“湊熱鬧”:希望有關部門從源頭抓起,對非法生產、銷售孔明燈的,由工商部門依法查處;對非法銷售孔明燈的流動攤販及為流動攤販提供經營場所的,由城管部門依法查處。
市民王先生:放孔明燈雖然很好玩、很浪漫,但是,如果引起火災或者交通事故就不好玩了,希望市民們都提高自覺性,不要等到悲劇發生以后才去后悔。
網友“微涼一夏”:我見別人燃放過孔明燈,但是我不會買,因為不僅有污染,也容易引發火災。每到元宵節,我都陪父母看花燈,每當看到燃放的孔明燈,都禁不住擔心飄到居民家里引發火災。如果要祈福,可通過網絡許愿,既傳遞了心愿,又不會引發火災。
相關鏈接
孔明燈的由來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傳說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一帶),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于是后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天燈又被稱為“祈福燈”或“平安燈”。還有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在每次大戰之后命人燃放天燈,祭奠陣亡的三軍將士,在寄托哀思的同時,為陣亡的三軍將士照亮通往天堂的路。
記者趙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