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臺一男子買“中信銀行”代銷基金 一年損失近2萬

圖一:投資者購買前委托資金金額。

圖二:投資者一年后委托資金所剩金額。
煙臺齊魯網3月12日訊(記者 梁楠)“中信銀行忽悠我買國聯安債券基金,買的時候說該基金風險很低,收益可達6-8%,比存款理財都合算,結果一年時間內竟然虧損了近2萬元。”近日,網民包先生在煙臺齊魯網《陽光連線》留言發帖《煙臺福山中信銀行忽悠我們,造成巨額虧損》,反映自己在煙臺福山區中信銀行購買的國聯安債券基金1年時間內虧損將近2萬元的事情。
網民:踏入了一個“金融陷阱”
“我是在2013年3月接到煙臺福山區中信銀行理財經理的電話,踏入了一個金融陷阱。”包先生口中所說的這個“金融陷阱”指的的就是中信銀行理財經理介紹包先生購買的國聯安債券基金。“當時銀行的人把這個國聯安債券基金吹得天花亂墜,說這個風險很低基本可以忽略,收益可達6--8%,比存款理財要劃算很多。”包先生告訴記者,銀行的工作人員還告訴他中信銀行是該基金的托管行,是完全可以信賴的。于是,出于對中信銀行的信任,包先生購買了15萬元的國聯安債券基金。
包先生告訴記者,購買了國聯安債券基金之后他的本金被封閉一年,期間無法贖回。“結果今年3月贖回后傻了眼,接近2萬元的凈損失。我當初只想掙點比利息稍高的收益,沒想到遭受如此大的打擊,我也多次聯系了銀行方面,可銀行把全部的責任都推給了基金公司。”
“在中信銀行購買國聯安債券基金的人不在少數,可能銀行一方面考慮到會影響銀行的聲譽,另一方面擔心購買國聯安債券基金造成虧損的這些人對銀行失去信心,把錢從銀行提走造成銀行資產的流失,于是便給我們推薦了一款僅限于購買國聯安債券基金造成虧損的客戶購買的理財產品。”包先生告訴記者,銀行方面稱這款理財產品是銀行自己研發的產品,絕對保本,并且收益在6.6%,“可這些也只是銀行方面口頭承諾的,合同里面并沒有明確顯示收益到底會有多少,沒有保證的產品我是不會夠買的,我只希望銀行與基金公司能夠賠償我的損失。”
另一網民:感覺被銀行忽悠了
“我是在2013年的2月28日在芝罘區中信銀行購買的國聯安債券基金,當時銀行工作人員推薦說不但可以保本而且收益高,我就動心了購買了10萬元的,當時合同里面并沒有寫可以保本,可是出于對銀行的信任我也沒多想就購買了。”鄭先生告訴記者,在2013年8月的時候,也就是購買了國聯安債券基金半年后他就發現虧損了5000元,可是這期間基金一直是處于封閉狀態,即使發現有虧損也無法贖回。
“一直到2014年3月贖回的時候我的本金也只剩了9萬1千元,不但收益沒有連本金也賠了一部分,根據國九條精神基金公司應該賠償我們的損失。”鄭先生告訴記者,2014年2月28日贖回期前,銀行工作人員曾多次給他打電話,通知必須在5天贖回期內贖回,否則又會進入封閉期,按照銀行人員的預估,2014年的債市不會太好,再次進入封閉期后,預估損失會更大所以建議客戶早點贖回。
“我感覺是被銀行忽悠了,為何其他銀行沒有主動去推銷這款產品,是不是銀行和基金公司簽訂了某種協議或合同,由銀行出面籌集資金,讓大家買這個基金,銀行抽分紅。我們這些投資者出現這么大的虧損后,銀行都沒有出面與基金公司要說法。我希望我們這些投資者的損失能夠得到賠償,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受害投資者站出來,共同維護自己的權益。”鄭先生說。
中信銀行煙臺福山支行:銀行沒有責任,賠就賠了
隨后記者采訪了中信銀行煙臺福山支行的靳姓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就銀行方面以往的經驗來看,國聯安債券基金是比較安全的,而且收益也比較好,“2012年國聯安債券基金的收益達到了12%,這些都是可以查到的,我們銀行也是把一些收益比較高的債券基金介紹給客戶的,至于去年債券市場確實不是很好出現了虧損,這些也都是誰也不能預見的。更何況我們銀行也只是基金代銷單位,并不承諾保證多少收益。”當記者問到,既然不能保證收益多少,銀行工作人員在前期跟客戶推薦時為何要說保證達到6-8%的收益時,這位靳姓負責人否認銀行工作人員在給客戶推薦產品時承諾過收益多少。
就投資者購買國聯安債券基金后資金被封閉一年,期間即使有虧損也無法贖回的事情,靳姓負責人解釋道,“這個是根據國聯安債券基金的管理操作要求來的。至于投資者所說的購買國聯安債券基金出現虧損的現象,銀行方面沒有責任,賠就賠了。如果投資者感覺中信銀行有違法行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我們銀行的操作都是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