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飲用水標準已開始清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稱,將在2015年底前完成現行食品標準整合工作,包括包裝飲用水標準
■ “起底瓶裝水標準”跟蹤報道
新京報訊 (記者鄭道森 劉溪若)瓶裝水的標準風波正在不斷發酵。昨日,新京報刊發專題報道《瓶裝水標準亂象調查》(5月2日見報的B03-B07版),報道指出,由于國內關于包裝飲用水的標準林立,檢測指標大相徑庭。就此問題,昨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表示,正在進行標準的清理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完成。
在調查“有多少標準”
據介紹,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受衛生部的委托,對涉及食品安全的各項國標進行管理。
昨日,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聯絡新京報,并就一些標準問題做出澄清和解釋。
該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王竹天表示,中心將在2015年底前完成現行食品標準整合工作,包裝飲用水標準也在清理范圍內!案闱宄P于食品安全的有多少標準,這些標準間是不是有矛盾,希望今年年底能梳理出來!
“如果能整合的,我們就整合,如果不能整合,再根據不同的要求來進行規范”。王竹天說,風險評估中心都是站在保障安全的角度制訂標準,飲料通則將包裝飲用水分為6類,這是質量上的要求,無論分多少類,從微生物、污染物的角度,安全標準應該是一樣的。
目前我國共有4份包裝飲用水的國標。除了國標外,隨著行業發展,礦物質水、山泉水等新“概念”不斷涌現,一些企業開始使用企業標準生產,同時一些地方也出臺了地方標準。不同標準間出現了一些空白和交叉,造成監管問題。
水源應符合自來水標準
對于瓶裝水國家標準“低于”自來水國家標準的問題,王竹天表示,瓶裝水國標規定,原料用水必須符合自來水國標的規定,因此沒有在瓶裝水國標中羅列自來水已經檢測的所有項目。
然而,隨著飲用水行業的發展,天然水等眾多瓶裝水并非以自來水作為水源,這樣的情況如何監管呢?王竹天表示,無論企業是否采用自來水,其水源都應當符合自來水的國家標準。至于企業生產的產品是否能符合國家標準,則是由國家質監部門負責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