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2月1日訊(記者 于瀟瀟)在環保工作中,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一面是經濟欠發達的現實情況,一面是大氣污染治理的嚴峻形勢。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環保攻堅戰能否打贏?菏澤、德州給出了積極答案。
今年前三季度,菏澤市獲得山東省生態補償資金獎勵1289萬元,列全省第二位;德州獲得山東省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1229萬元,居全省第三位。
日前,大眾網記者跟隨齊魯環保世紀行采訪團走進菏澤、德州,見證兩市為治理大氣污染做出的努力。
設高規格指揮部 “大格局”聯動治污
“又憤怒又無奈,”在過去對治氣、治水的采訪中,記者經常聽到環保部門發出這樣的聲音。種種事實表明,要破解環保執法難題,單憑環保部門單打獨斗,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政府切實轉變環保觀念提高執行力,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菏澤,就有一個特殊的“指揮部”,這個部門里,市委書記和市長任指揮長,11位副市級領導任副指揮長,20個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11個縣區黨政一把手為成員。這個指揮部成立于2013年8月,劍指菏澤大氣污染。指揮部辦公室下設12個工作組,抽調建設、城管、經信、環保等12個部門業務骨干實行集中辦公。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不會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勞永逸。”菏澤市領導說,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統一謀劃,分布實施,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菏澤制定了大所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市級領導包縣區、部門方案、菏澤城區三級網格化監管方案、督查方案和問責辦法,明確了各縣區、各部門的任務和職責分工,將大氣污染防治納入縣區科學發展考核。
現在,菏澤市各級環保、建設、城管、經信等部門分工負責,相互配合,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
面對霧霾圍城的嚴峻形勢,德州也成立高規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及縣市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企業積極施治、全社會共同努力的良好格局。
排查摸底大氣污染物 打響揚塵治理攻堅戰
治病先找根。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成立之初,菏澤在全市范圍內,對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所有污染源開展詳細排查摸底,共排查摸清了九大類3133個大氣污染源。
在菏澤大氣污染防治指揮部的墻上記者看到,菏澤對查清的所有污染源分別制定了嚴格的《整治考核驗收標準》,并一一列表上墻,倒排工期。
找到“病根”后,菏澤對癥下藥,將影響大氣質量的治理內容分為工業企業大氣污染、城市揚塵污染、非工業面源大氣污染、機動車污染、油氣污染綜合治理、城市綠化建設等6個方面,各個擊破。
強力推動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場采訪時記者看到,在山東菏澤聯合混凝土有限公司,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料場不僅實現了全封閉,頂部還加裝了自動噴淋系統,上百個噴頭定時噴灑水霧,有效防止粉塵擴散;華潤電力等多家企業的煤場四周,均豎起了十余米高的防風抑塵網,不少還配套建設了高壓噴淋水槍。大眾網記者了解到,目前,菏澤217家粉塵生產企業安裝了高標準防風抑塵網或建設密封倉庫,針對工業廢氣、異味等的治理也取得了顯著效果。
同樣的效果出現在德州。去年9月,德州市環保局、住建局等部門組成的督查組發現位于運河經濟開發區的天津機務段煤場連基本的灑水設施都沒有,煤塵漫天、污染嚴重,于是立即對其下發責令整改告知函,并列入媒體公布的 “黑榜”;一個月內,天津機務段煤場完成整改,通過檢查并得以在媒體上 “銷號”——這是德州揚塵治理攻堅戰的場景。
早在 2012年初,針對PM2.5濃度的居高不下,德州“從源頭做起治污染”,大力開展大氣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工作。據研究,各類揚塵、燃煤煙塵、機動車尾氣塵、二次顆粒物已成為影響我市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其對PM2.5的貢獻比例分別為37.77%、19.17%、9.70%、 24.48%。
根據研究結果,德州成立專門的督查組,并緊密聯系媒體,打響揚塵治理攻堅戰。自去年以來,菏澤共有49家企業實施脫硫、脫硝、除塵設施改造。目前,限期治理工程已全部開工,一些企業已經完成了整改驗收。另外,對主城區空氣質量影響較大的振華玻璃廠1、 2號生產線及8個石灰窯、兩家土小企業予以關停,對9家存在燃煤散燒、煙氣直排的企業實施了停產治理。
最終這一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大眾網記者了解到,1-10月份,德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2.5、PM10濃度分別同比改善22.8%、6.9%、19.4%、14.7%,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堵疏”結合還市民“藍天繁星”
如何讓大氣污染防治成為企業自愿,市民自覺的行為?菏澤、德州兩市不僅重“堵”,還在“疏”上大做文章。
菏澤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大眾網記者,今年市財政專門拿出1200萬元,投入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100多個站點遍布城區大街小巷,2000多輛公共自行車供市民取用。此外,菏澤市財政還不斷加大黃標車淘汰補貼和新能源公交車扶持力度,最大限度減少尾氣排放。
在德州,大眾網記者了解到,德州積極實施電機能效提升工程、低溫余熱利用工程、工業鍋爐改造工程和太陽能熱力系統項目4大節能工程。在低溫余熱利用方面,重點實施了總投資5.5億元的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熱泵提取循環水余熱集中供暖等余熱綜合利用改造項目、山東星光糖業有限公司余熱回收供暖系統改造項目等12個低溫余熱回收利用項目,年可節能量36萬噸標準煤。
今年1-10月,菏澤市“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達11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天,上升到全省第8位;德州市“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天數為88天,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了18.9%。前3個季度,菏澤、德州兩市分獲山東省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資金1289萬元和1229萬元,位居全省第二、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