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經十路建地鐵引熱議 專家稱避開趵突泉周邊就沒問題
近日,濟南市軌道交通“大動作”不斷,繼R1線試驗段下月開建的消息傳出之后,M1、M2線地鐵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對外招標,“地鐵施工可能會影響泉脈”的聲音也隨之再次響起,對此,地質專家、水文專家、交通專家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認為,只要避開泉水密集區,濟南完全可以修建地鐵,不會影響泉脈。
避開泉水敏感區,其他區域都沒問題
“只要避開泉水敏感區,濟南修建地鐵完全沒問題,對泉水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作為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高級工程師,商廣宇在濟南提出修建軌道交通規劃后,通過多年對泉城地下水資源的勘探結果,得出了修建地鐵不會影響泉脈的結論,并多次在相關會議上提出自己的意見。
商廣宇告訴記者,修建地鐵對于泉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擔心地鐵會成為地下擋水壩,截斷泉水過水通道,影響泉水水量;其次,如果施工過程中有出水現象,為保證工程質量,施工方肯定會進行抽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影響泉水噴涌。而根據前期勘探,順河高架橋以東、泉城路以南、山大趵突泉校區以北、歷山東路以西區域含水層較淺,比較容易受地下施工的影響,其他區域沒有影響。
記者了解到,泉城路以北、順河高架橋以西區域地下主要為火成巖,為天然隔水體,地下水資源匱乏,對泉水補給作用很小;山大趵突泉校區以南、歷山東路以東區域雖然地下水源豐富,但含水層與地面距離在26米以上。“地鐵隧道底部距離地面的距離,一般在14-15米,根本不會到達含水層,更別提影響泉脈了。”
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曾利用一年時間,對濟南地質情況進行了全面勘探,對于勘探結果,項目負責人黃伏蓮表示,濟南修建軌道交通是完全沒問題的,但如果在泉水敏感區內施工,需要特別謹慎。
不在同一“層次”,地鐵與泉脈互不侵犯
據了解,濟南地層結構由淺到深可依次分為土層、石灰巖或土層、火成巖、石灰巖,泉水主要在石灰巖的縫隙中流淌。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的水文地質專家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泉城路以南,地層結構分為土層、石灰巖,除趵突泉附近區域外,泉城路以南土層都比較厚,部分路段土層厚度達到30多米,按此計算,地鐵主要修建在這一層,不會影響到泉水所在的石灰巖層。泉城路以北區域泉水較少,而且地質結構由淺到深依次分為土層、火成巖、石灰巖,泉水“埋藏更深”,埋藏最深的泉脈距離地鐵超過500米。
記者隨后查詢了其他省市修建地鐵的相關資料,發現地鐵埋藏深度可淺可深,成都市甚至直接把地鐵埋在了綠化帶下面,距離地面只有8米。由此看來,地鐵和泉脈深度不同,甚至不在同一“層次”上,相互之間不會產生影響。
之前曾有專家提出疑問,土層和火成巖中也有地下水滲流,地鐵如果在這兩層施工,會不會影響整個地下水源系統,最終對泉脈產生破壞。對此,水文地質專家經過多重最新科學技術手段勘察后認為,土層與火成巖中的地下水存在聯系,但土層、火成巖都與石灰巖中的地下水沒有明顯聯系,因此,在土層或火成巖中修建地鐵不會影響石灰巖中的泉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