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11月7日訊 日前,青榮城際鐵路威海段正式進入動車實車驗證階段。記者從威海市發改委獲悉,青榮城際鐵路威海段共設4 座車站,貫穿14個鎮、51個村,正線長66.5公里。
青榮城鐵威海段設4站 正線長66.5公里
青榮城際鐵路威海段貫穿高區、環翠區、經區、文登市和榮成市14個鎮(辦)、51個村(居),正線長66.5公里。工程主要包括路基20.85公里;特大橋、大橋30座,長32公里;各類框架涵、旅客地道等48孔;隧道17座,長17.4公里;總投資約100億元。
線路自煙臺進入威海初村后,經威海職業學院北側、翠海明珠湖區、大光華學校西北、前峰西村北、后峰西村南,沿環山路南側向東至威海北站(后峰西村南)。線路自威海北站出線沿環山路南側東進,在福山路(田村東南側)南端通過仁柳莊、陶家夼、戚家莊、孟家疃等隧道穿里口山向南至望島村,穿過望島村至經區統一南路,在統一南路上部分高架至威海站(原威海火車站拆除,與城際鐵路站一體建設)。城際鐵路自威海站出線沿現狀桃威鐵路東側向南至珠海路,再向東南經博通路、宋家洼村、華盛輪胎廠和海馬地毯廠之間,下穿疏港路至環翠區經濟適用房小區北部、富電電子職工宿舍東側、雅家莊村西,沿機場路向南至小南山,跨機場路沿機場路西向南至西字城,再跨機場路沿機場路東向南至文登東站(大水泊國際機場東北,柯家莊南),出文登東站折向東至榮成站(沽泊閆家村北)。
青榮城際鐵路威海段共設4座車站。其中,威海北站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威海站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文登東站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榮成站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
威海5小時直達北京 填補“國字號鐵路”空白
據悉,青榮城際鐵路是山東省第一條終點站設在縣級市的區域性高鐵,它的建設填補了威海“國字號鐵路”和“高鐵”的空白。建成通車后實行公交化運行,運輸能力將達到6000萬人次,威海市有望通過城際動車與青島、煙臺快速連通,通過跨線運行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實現與全國大中城市連通,為威海帶來環渤海圈范圍內4億富裕人口的發展腹地。
通過青榮城際鐵路,威海近期將直達青島、濟南、北京、上海等地平均時間將縮短為1.5小時、3.5小時、5小時、7小時左右,對推進威海主城區及轄屬市區發展,實現膠東半島同城化,特別是在吸引更多外來人才,促進產業更新和進步;加快商業格局形成,帶動服務業升級和提高;提升交通運輸能力,拓展物流業發展空間;推動旅游產業進步,吸引外地人來威置業等方面意義深遠。
青榮城際鐵路總體情況一覽
2008年8月28日,鐵道部和山東省政府簽訂《關于加快山東省鐵路建設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中確定,雙方共同籌資建設青榮城際鐵路。青榮城際鐵路連接了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青島、煙臺、威海等地區主要城市,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中環渤海城際客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青太客專的延伸,是一條以城際客流為主、兼顧長途跨線客流的客運鐵路。工程正線全長299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估算總投資346億元,2010年3月17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14年底建成通車。
青榮城際鐵路自青島北站站外引出,沿膠濟鐵路左側,經城陽后跨過膠濟鐵路,折向東北從即墨西側經過,然后向北跨過既有藍煙線,基本并行藍煙線西側,引入既有萊西、萊陽站后,經桃村到達煙臺;再跨藍煙線后,向東沿煙威高速公路到達威海市,然后折向東南,到達榮成市。
青榮城際鐵路新建城陽、即墨北、萊西北、萊陽、海陽北、桃村北、煙臺南、牟平、威海北、威海、文登東、榮成和官莊站共13個車站。
青榮城際鐵路采用本線城際列車和跨線列車共線運行的模式,開行大站直達、區間和站站停列車,車輛類型為動車組。
青榮城際鐵路建成后,通過連接線與膠濟線貫通,在濟南與京滬高速鐵路相連,在石家莊與京廣客專相接,融入全國快速客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