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聊城6月18日訊(記者 赫洋 郭豪 呂斌)今天下午,“聚焦美麗山東——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在聊城市舉行新聞發布會,聊城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峰海出席發布會并向采訪團記者介紹聊城市的相關情況,聊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希信主持發布會,聊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慶忠出席發布會。林峰海向采訪團記者介紹說,聊城市提出“東融西借,跨越趕超,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的建設目標,通過建設和吸引大項目促進經濟發展,打造“江北水城”的宜居城市名片,并拿出近7成財政支出用于保障民生。到2020年,聊城將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東融西借”跨越趕超 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林峰海介紹說,聊城位于山東省西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又叫作“江北水城”,環境優美、生態宜居,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市區水域面積占建成區面積近1/3。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4萬元和9000元,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林峰海表示,聊城由于地處內陸、基礎薄弱,綜合實力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近年來,國家將聊城納入中原經濟區,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加快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打造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使聊城成為國家和全省重點區域發展戰略的疊加區,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為此,聊城市提出提出了“東融西借,跨越趕超,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的奮斗目標。“東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山東西部新的經濟隆起帶,實現在山東西部率先崛起;“西借”就是借助國家中原經濟區戰略,搶占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制高點;“跨越趕超”就是要全力推進聊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建設冀魯豫三省交界科學發展先行區”,主要是打造“轉調創”的先行區、交通建設的先行區、對外開放的先行區、生態文明的先行區、文化繁榮的先行區、民生改善的先行區。
林峰海提出,聊城市力爭到2015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翻一番、突破200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000億元,城鎮化率達到50%左右。在此基礎上,“十三五”繼續跨越趕超,力爭在“十三五”末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在2020年以前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建“海外聊城”保發展 過百億大項目助推經濟
林峰海表示,為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聊城市將今年確定為“大項目突破年”,要求每個縣(市區)和市經濟開發區均要謀劃建設2個投資過100億元的項目、10個過10億元的項目、20個過億元的項目。在重大交通項目方面,邯濟鐵路擴能改造、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濟聊一級公路等項目加快實施,鄭濟快速鐵路、聊泰鐵路、青蘭高速聊城段、軍民合用機場等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在工業項目方面,正在實施投資117.5億元的信發鋁電產業鏈延伸及綜合配套等一批過百億元的大項目。在服務業方面,聊城物流園區、馬頰河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中華水上古城等一批在正在加緊實施中。
同時,聊城市還將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植起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70家,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302個。總投資100多億元、占地4800畝的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順利完工,建成后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農業發展綜合服務體。2012年,聊城戰略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5億元,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比上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
在招商引資方面,聊城市在京津唐、長三角地區開展了集中推介活動,在臺灣、香港開展了經貿洽談及文化交流活動,并進一步加強與央企的合作。同時,建設“海外聊城”,推進資源型企業在海外開發礦產資源,信發鋁業在澳大利亞等國建設了3個長期穩定的鋁土礦供應基地,祥光銅業在贊比亞等國獲得10多個探礦權,覆蓋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冠豐種業在巴西以較低價格購買了75萬畝土地種植棕櫚樹,并在當地加工棕櫚油,成為山東省農業“走出去”的最大項目。目前聊城市在境外投資企業達到40多家,分布在22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優化發展環境,聊城以在全省及周邊地區“審批項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費最低”為標準,已將367項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精簡為160項,行政審批主體由53個減少為42個。